八天後,一臉泥水的鄭如寶興沖沖地跑到李嘯處,大聲告訴他,到現在為止,一千畝鹽堿地已改良完成。
“如寶,做得真不錯。我李嘯沒有看錯人啊。”看着一臉泥水的鄭如寶露出憨厚的笑容,李嘯十分感慨。
“李大人如此看重小人,小人定當盡心全意為大人效力。“鄭如寶連聲說道。
“那桑苗可曾買好?”李嘯想了想問道。
“大人,小人改良土地的第二天,就和李長材大人去安東衛城定好了,是産量較好的魯桑。按10棵桑苗1錢銀子購買,共買了130萬棵,花了13000兩銀子。可把那賣桑苗的店主給樂壞了,他告訴小人,說他是從整個山東才弄到這麼多桑苗呢。”鄭如寶笑得真咧嘴。
“價格倒還合适,不知道産出會是多少?”李嘯又問。
“大人,按小的經驗,一畝地可種桑1300多棵,産桑葉1500到1600多斤,每畝地的桑葉産量可養蠶蟲10斤,得到生繭100斤,最終可缫絲10斤。而且桑樹壽命長,若成活後,可有十多年的豐産年限呢。”一連串的數據從鄭如寶的︽↗,嘴中侃侃而出。
李嘯心下甚喜,看來這個鄭如寶真是個種桑養蠶的行家呢。他說的數據與明朝松江府的資料大抵相同,可見此人應該沒有說謊。
“如寶,那現在一千畝桑田要管理的話,需要多少桑蠶戶?”李嘯又問道。
“種桑養蠶。相比種糧食的農活要輕松點,兩個成年勞力至少可管理20畝地,但因為現在我們桑戶與蠶戶為一體。這樣的話,一戶人家2個成年勞力管10畝地還是可以勝任的。除了可收獲桑葉用于養蠶外,另外桑樹所結的桑椹,也是可作為糧食吃呢。”鄭如寶笑着說道。
李嘯笑了,他知道,這桑葚在古代,一直是做為糧食食用的。當年南北朝時期,燕成武帝慕容垂缺糧之時,就曾強迫桑蠶戶進獻桑葚以充軍糧。結果餓死桑蠶戶無數。
“哈哈,這桑椹就留給桑蠶戶自已吃吧,本官不會如此與民争利。那就如你鄭如寶所說,我拔給你100戶家屬。來管理這些桑園吧。”李嘯也笑了起來。
“多謝大人。現在正在桑樹泡種之際,可利用這段時間先将家屬所住的草棚修好。”鄭如寶建議道。
“很好,此事我安排李長材去辦理,如寶,以後這些桑蠶戶由你統一管理。等過幾個月桑樹開始出葉後,我還會及時建立缫絲廠,到時統一收購桑蠶戶的蠶繭。”李嘯朗聲說道。
“謝大人,在下定會更加盡心盡力。”
一周後。桑苗根系已長全之際,100戶桑蠶戶的草棚業已搭好。被選中的100戶家屬。共256人帶着行李與農具,歡天喜地地離開了馬耆山。
李嘯兌現了自已的諾言,讓在這次改良鹽堿地中表現最突出的家屬前去,這樣一來,馬耆山剩餘了1569名家屬。
這些家屬臨行前,李嘯告訴他們,這些桑田乃是雄唐所公産,因他們表現突出,才授與他們耕種的權力。要這些桑蠶戶努力耕種,不可抛荒,不可轉賣。現在種植的桑樹由雄唐所的存銀中出,不用他們另外交錢,隻是若以後桑苗死亡的話,才要自已出錢去重新種過。在産出蠶繭後,第一年每畝交蠶繭10斤為稅金,從第二年開始,則每畝交15斤,從此永為定例,不再加稅。其餘蠶繭則由蠶桑課統一按市價收購。而桑樹所産的桑葚,則留給桑蠶戶自已食用。
李嘯的的話語,迅速地被桑蠶戶們的熱烈歡呼所淹沒。
一張張激動的笑臉望向李嘯和他旁邊的鄭如寶,讓他們二人都充滿了成就感。
看着鄭如寶帶着這些桑蠶戶離開後,李嘯忽然想起,應該去看看鐵場挖礦的情況了。
他随即帶着李長材前去。
這幾天,随着各地民政司分所的建好,付鐵、劉一顯、李忠文等人均按計劃去了各民政司分所任職。當然,每所由14名傷殘軍士所組成的鎮撫大隊也随之前往。
李嘯安排,現在南和區的民政司分所長不再由李長材兼任,而是讓賣完刀劍回來的常正擔任。這樣,李長材便可留在身邊,随時聽侯安排。
一個多時辰後,兩人來到了馬鬃峰不遠處的挖礦場。
這一天風很大,猶然清冷的寒風呼嘯地刮着。整個挖礦工地上灰塵漫天,嗆鼻難聞。敲打鑿擊之聲與監工呵斥之聲不絕與耳。一輛輛裝滿了鐵礦石的闆車,頂着漫天的風沙,艱難地拖往煉鐵高爐的位置。
很快有輔兵向顔均報告了兩人的到來,顔色均一臉興奮地跑了過來。
“不知兩位大人前來,顔均有失迎訝。”顔均笑着拱手說道。
“顔作頭,這些俘虜做事如何?”李嘯問道。
“回大人話,這些俘虜來這裡幹活,開始之時,頗有怨言,不過,被軍兵們打過一頓後,都老實了,現在幹活還算賣力。”顔均回答道。
“顔作頭,這些人幹這挖礦苦活,也實為不易,平日裡,夥食方面也盡量弄好些。”李嘯看着一個用布包了頭面摭擋灰塵,從自已面前用力推着一輛裝滿礦石的闆車走過的瘦弱俘虜,皺眉說道。
“大人,你放心吧,我也知道幹這重活不吃好是不行的。他們的夥食,與馬耆山的家屬們都一樣,我還額外給他們加了另外份量的魚肉,絕不會讓他們幹垮的。”顔均趕緊回答。
“顔作頭,你看這些礦石,裡面含鐵有多少?”李嘯手裡拿着一小塊赤紅色的鐵礦,想了想問道。
“禀大人,以小人經驗,約含鐵一半。”
李嘯知道,顔均所謂的含鐵一半,其意為内含50%的鐵普通鐵礦。
“顔均,現在一天一人可挖多少礦石。”一旁的李長材問。
“現在設備缺乏,基本上,一個人一天可挖二百斤吧。”顔均面有難色地說道。
李嘯心下暗暗計算了下,一人一天200斤,700個俘虜一天也能挖個70噸了。如果挖上一個月,就有2100噸鐵礦可以挖出來了。
前世讀機械系的李嘯,選修過冶金科目。他知道,哪怕按現代工業的要求,如一噸含鐵量為50%的普通鐵礦,因礦砂中的殘鐵不可能盡脫,再加除雜與去除水分,最多也隻能煉出450公斤的鋼鐵。
當然,現在明朝的工業水平來說,鋼鐵産量隻會更低。李嘯看過介紹明朝産鐵狀況的書,在明朝很多地方,因為工藝原始,一噸含鐵量為50%的普通鐵礦隻能産出不到300公斤的鐵,如果礦石中含硫磷砷等雜質多的話,能産個200公斤就不錯了。
李嘯心下決定,不能完全照搬明朝的生産方式,自已一定要開始研究最能與明朝現有技術相結合,但能更快更好地生産鋼鐵的方法。
李嘯猶在沉吟,卻聽得顔均歎道:“李大人,現在若要重新再建高爐,又得去安東衛城或附近縣鎮購買磚頭泥灰,若是這些東西,都能自已造就好了。可以省一大筆錢呢。”
顔均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卻瞬間點燃了李嘯腦中思維的火焰。
對啊,為什麼不能自已造?
雄唐所不久便要各處都要大規模建設,磚頭與泥灰當是需要大量生産的東西。
若還隻是在外面買,成本太高不說,定購運輸都要耽擱時間。
現在自已鹽堿地已改良完成,人力充裕,工匠亦有,所缺的,也就一點技術而已。
那麼,我用前世的學識,應當可造出比這個時代更好的磚頭,泥灰,哦,也許應該叫它水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