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老兵不死

0396謹以此章獻給不屈的戰俘們

老兵不死 玗石頁 2662 2024-01-31 01:13

  0396謹以此章獻給不屈的戰俘們

  【你們的名字無人知曉,你們的功績與世長存。
山知道你們江河知道你們

  ,祖國永遠不會忘記你們】

  王亮不由得歎了一口氣:“抗俘是一個被曆史徹底遺忘的群體啊!

  “對于這個群體,長期以來,我們采取了回避、隐匿、淡化、掩飾和失語的集體立場。
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沒能留下姓名,我們甚至都沒有一個抽象的數字來統計他們。

  那七年,有多少無名英雄倒在了日寇的屠刀之下?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熟悉的那些英雄,不過就是那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百萬分之一罷了。

  還有多少連名字都沒有記載下來的。

  被日寇和漢奸秘密逮捕并殺害的。

  英雄的家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親人竟然是抗日志士。

  在抗日戰争期間,軍統的特工們無數次實施對日僞狗賊實施暗殺。

  亦有不少的特工被日僞逮捕并且殘忍地殺害。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太平盛世,連父母的生日都記清楚的年輕人們又怎麼會記得住這些英雄們呢?

  他們的犧牲到底值不值得?

  王亮找不出答案,也不知道答案。

  當國家民族面臨亡國滅種之時,他們慷慨從軍上陣了。

  他們上陣與日軍奮勇博殺。

  他們身不由已被敵人俘虜了。

  他們中大部分人被敵人殘忍地殺害了。

  他們是我們的先輩、先烈,他們是保家衛國的壯士。

  他們是受了太多艱辛、苦難和誤解的中國軍人。

  漫步在走廊裡,擡頭凝視這些抗俘的臉。

  他們的表現令人震撼。

  這些照片絕大部分是日本随軍記者拍攝的。

  作為當時的普通中國人,這很可能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一張照片。

  王亮這位從那個年代活下來的人,怎麼會不百感交集呢?

  倏然,王亮又見到了成本華。

  那個王亮給網友們講過的姑娘。

  直擊人心的照片。

  一個女孩的微笑。

  僅有昏暗的燈光打在照片上,但她眼中的光卻那麼明亮,圖片一旁的簡介寫道:“成本華是在堅守安徽省和縣城門時,戰鬥到最後被捕的,當時她不過二十歲。

  二十歲,隻有二十歲的她,笑的時候在想什麼呢?

  心中不禁充滿疼惜,花樣的青春碰上冰冷的刺刀鋼槍。

  王亮的兇口在隐隐作痛。

  還有一位少年。

  照片中少年身着戎裝,人還沒有槍高,卻有軍人的标準站姿。

  他便是少年軍人季萬方。

  季萬方是在一九三八年十月份于粵省增城被俘的,時年隻有十五歲。

  因為長期營養不良,照片中的季萬方看上去僅有十歲的樣子。

  王亮記得,這張照片當年曾經被刊登在日本讀賣新聞上,這個叫季萬方的小戰士被日軍俘虜了,日本人覺得可以用來宣傳中國的窮兵黩武情況,于是叫這位小戰士照相,并且上了他們的刊物。

  于是,這位小戰士留給我們後人一張珍貴的曆史的照片。

  他表情肅穆、堅定,小眼圓睜,身上披挂着諸如子彈帶、軍号、水壺、搪瓷茶杯之類的軍事裝備,下身一件短褲,打着綁腿,雙腿并攏,一雙赤腳以四十五度角,呈現出一個标準的立正軍姿。

  細看,會發現季萬方的右腳大腳趾上纏着綁帶,顯然是受傷了。

  他是一個人站在那兒,站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姿勢。

  根據季萬方兇前的銘牌不難解讀出他所在的部隊番号,過命革命軍第六十四軍一八六師五四七旅一〇九六團。

  王亮道:“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四軍原本是粵系部隊,前身是粵軍第八路軍一部,抗日戰争爆發前後第六十四軍成軍。

  “六十四軍曆練成長在十四年抗戰中,在第二次國共内戰時一度是華東戰場國軍的救火隊,哪裡的戰事吃緊就要去哪裡堵。

  在這條走廊上,照片有很多很多。

  【一九三二年初,日寇在上海炮制一二八事變,借機轉移國際視線,便于在東北占領區内扶植傀儡政權,成立僞“滿洲國”。
圖片中的人物為一二八事變中被日軍憲兵隊抓捕的抗日志士。
這名志士身着便衣,雙眼被蒙,嘴角和衣衫上帶有明顯的皿迹,顯然是經過搏鬥後被捕的。

  【被俘的中國軍隊第六十八師少将參謀長,他的右手在戰鬥中負傷,其苦惱的臉、夾着紙煙的無助的手,顯示着無奈;但其不擡頭,不看相機,則顯示着的剛毅與不屈。

  【日軍沿長江向南京進發,從東發起攻勢的兩角部隊在鳥籠山、幕府山炮台附近的山地上俘獲了一萬四千七百七十七名國民黨士兵。

  【四位中國戰俘,席地而坐,身後站立着五個全副武裝的日本軍人,其中一個戰俘吹奏起口琴,其他三位戰友沉寂其中,表情洋溢着對抗戰勝利的向往,悠揚的歌聲飄揚,二十一世紀,太平盛世之中的我們看見了,也聽到了......】

  樊建國在搜集到這些照片的時候無法确定所有人的名字,有的甚至連部隊番号都難以确定。

  唯一能做的,就是對圖片的内容進行解讀,通過環境、動作、神态和外貌來剖析人物的内心。

  在兩側英雄們的注視之下,王亮一行人沉重地穿過這個長二十六米,寬三米的引道,進入博物館的主體。

  這是一個壓抑、扭曲且到處都是堅硬銳角的特殊空間。

  整個空間由混凝土直接澆築而成,除了展品的陳列以外,沒有再做任何多餘的修飾。

  空間的照明都來自于高處或者貼近地面長窗的自然光,王亮能夠感受到建築師刻意不在人的視覺高度設置窗戶,與灰色的曲折空間,高大厚重的圍牆,随處可見的鐵栅欄一起為參觀者創造了一個仿佛空氣凝結的牢獄。

  不但是肉體的牢獄,也成為精神和心靈的枷鎖。

  随着踩過鋼闆地面的锵锵的聲音,走過一個個埋在地闆玻璃罩之下的日本鋼盔,一段不堪回首但我們必須要面對的曆史鋪陳開來。

  王亮一刻也不想在這極度壓抑的地方做停留,走出展館後,他才長松了一口氣:“抗日戰争時中國軍人裝備低劣,深知敵我實力懸殊,深知此去難返,深知他日這世上可能不會留下任何自己來過的痕迹,哪怕僅僅是一張照片。
但,國仇,不能不報;家恨,不能不雪。
不有行者不能救将來。

  【......據《國*軍抗戰全紀實》中記載,中國戰俘保守估計在三百萬人,絕大部分戰俘被日軍殺害、或充作勞工。
在日本投降時,作為戰俘僅存四十三人......】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