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後,秦浩終于成功跟黑齒将軍見了面,并将日後的合作計劃初步定了下來。
這對黑齒來說自然是一件好事,不但不用當亡國奴,不用擔心家眷被殺,反而還可以在大唐的支持下成為民族英雄,甚至這仗要是打赢了,翻身農奴把歌唱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并不是隻有中原才有曹操的。
對大唐來說,自然更是好事了。
首先,葛嶺這不用打了,打也是新羅和百濟之間的事,牛進達那頭的壓力驟然大減。
其次,給新羅埋了一個大雷,而且還讓他們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吞并百濟不但不會增加新羅的力量,還會将他們拖進泥潭,十年八年之内休想有什麼作為,而到時候大唐怕是早已将高句麗給整合完畢了,甚至秦浩的經濟滲透都可以收到一定成效,可以着手和平演變了。
至此,秦浩在葛嶺前線大營的任務差不多就算是全部完成了。
現在,秦浩可以将他的精力主要放在租界的建設上來了。
整個遼東半島的貨币體系現在幾乎都已經被沖幹淨了,隻要到時候白江城和金城的唐聯儲一開,用不了一年的時間,通用券就可以成為半島的唯一貨币。
以李淵為首的元老會成員,對唐聯儲走出國門這件事的熱情程度簡直超乎了秦浩的想象,本以為,兩地唐聯儲所需要的,大量的算學基礎紮實的基層官員一年能籌措完畢就算是快的,畢竟背井離鄉的,一般公務員誰願意過來。
可沒成想,這才幾個月的功夫,人手上人家都安排完了,不愧是上一代朝廷的退休大佬們,不但有大量新科的明算人才,就連進士和門閥公子也不在少數。
這一塊,基本上是穩了。
同時,馬周也不負衆望的,組織了由少林弘忍法師為首的和尚團,幾日後就可以登錄金城,這仗打的半島三國民不聊生,正是大師們弘揚佛法的好去處。
而裴行儉所建設的白江城和大牛王方翼二人建設的釜山城也已經初見規模,現在還隻有大量的青幫入駐,平時沒事的時候他們就是生意人,有了事分分鐘就是一支大唐的府兵。
當然,戰鬥力跟關中府兵相比就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了。
至于商路的開辟倒也簡單,遼東半島雖然貧瘠,除了人參和貂皮以外也沒什麼特産,可是倭國有啊!從釜山出發,走海路到倭國,在後世不過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而已,放在大唐,秦浩他們的大船也可以做到一日往返,甚至于路線簡單明了,小河船也可以走這條線,返航率超過九成。
倭國這地方,盛産白銀,而且那地方的女人和漆器也都不錯,關鍵是這時候的他們還沒開化,随便運一點破爛過去都能換回來一船白銀,這是何等的暴利,大唐雖不是銀本位但大銀坨還是可以壓國庫的鎮國之寶的。
在秦浩的設想中,白江口負責商品銷售,将天南海北的,尤其是大唐的貨物運送到白江口再通過本地的幫派散往半島各地,而釜山城則專門負責往倭國運銀子,這其中的利潤隻會比武士彟的西甯城大,絕不會比他小。
而這些分了股份的,青幫出身的府兵,就是保護大唐在半島既得利益的基石。
再由兩地的唐聯儲控制新羅的經濟和貨币,新羅還有什麼必要去打呢?
當然,他得先把對倭國的貿易線給建設起來,印象中他們這時候好像已經統一了,但他對倭國史不太了解,也不知到底怎麼個情況。
沒成想,說曹操曹操到,孫二來報,說是倭國的使者要求見他。
什麼情況?大唐與此事的倭國應該還是零交流吧!中間還隔着一片大海呢,這幫玩意從哪蹦出來的?
細一打聽才知道,原來,他們已經和倭國開過戰了。
原來,百濟和倭國之間一直都是有貿易關系的,在牛進達的猛攻之下,病急亂投醫,居然想到要去倭國求援。
倒不是指望着他們幫着打仗,隻希望他們能派一點水軍過來,去高句麗搬一點援兵,高句麗和百濟的水師都讓秦浩給廢了,以至于高句麗給百濟準備的三四萬援軍隻能望着漢江發呆,對江對岸水深火熱的百濟盟友一點辦法都沒有。
恰好倭國也是個島國,海軍發達,于是就想讓他們幫幫忙,把高句麗的援兵給運過來。
巧了,倭國這幫人回來正好遇到回國去請竄天鼠等青幫衆人的孫二。
我們知道,倭國這個民族,在被打趴下之前向來都是天老大我老二的,一聽說大唐水師來了,根本就不懼,兩百多舢闆一樣的小船餓狼一樣就朝孫二撲上去了。
孫二整個人都懵逼了,這世上還有這麼急着找死的民族麼?那就打吧,于是,倭國的水師也悲劇了。
不過孫二畢竟是單獨行動,隻有一艘船的他也沒啥配合,打赢倒是沒問題,全殲就有些難度了,因此倭國水師倒還有些餘孽。
這就要說道倭國的另一個民族性了,這些水師餘孽死裡逃生之後,不但沒去運送高句麗的援軍,反而巴巴的跑秦浩這跪舔來了。
當聽說那個打敗他們的神之船,隻是大唐帝國某位将軍的十幾分之一的力量的時候,這幫玩意跪舔之心更盛了,攔都攔不住,至于百濟,早就忘到九霄雲外去了。
秦浩在得知了前因後果之後簡直哭笑不得,對倭國文化中這種打服就舔的做法簡直是無言以對啊。
倭國這幫人,打服以前全是餓狼,可隻要打得服他們,馬上就會變的比一隻哈巴狗還要聽話,而且這種聽話似乎還是發自内心的,在原本曆史上,他們被唐軍一頓上課之後,在短短二十年之内派出了十九波遣唐使,據說是因為有一波碰上海浪死路上了,要不然每年人家都得來,比突厥來的都勤。
不但如此,國内也是一切向唐看,連首都布局都是仿效長安,甚至連地名都不帶改的,後世去倭國旅遊的時候可以發現,所謂的倭國文化清一色的全都是大唐文化,咱們自己失傳了的倒是讓人家給發揚光大了,其國内對唐史的研究甚至還在華國之上。
還有一千年後的那場二戰,前一刻還可以神風特戰玩命去怼的米國佬,一旦投降之後就可以發自肺腑的去跪舔,以自家老婆服侍過米國大兵為榮,翻臉速度之快讓米國佬都接受不了,還以為這個國家的人都瘋了呢。
總之,這個民族從死敵到爸爸的轉變從來都是毫無晦澀可言,不摻任何的不情願,百分百的發自真心,甚至他可以擔保,此時的倭國已經是大唐第一忠實小弟了。
如此,秦浩在整個遼東半島的,布局幾十年的大戰略的最後一塊拼圖,就這麼稀裡糊塗的自己湊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