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午門外正在廷仗大臣,您可知道?”
隆慶帝神色就是一愣道:“廷仗大臣?什麼時候的事兒?”
羅信便将事情說了一遍,隆慶帝的臉上神色就陰晴不定。他此時已經想起來了,一定是自己在房間裡一邊摔東西,一邊罵,打死那些奸臣,馮寶他們就出去打了。
别說,此時的隆慶帝心中還有些感動,感覺還是馮寶這些人對自己親近。看到隆慶帝臉上的神色,羅信便知道他心中在想什麼,心中便歎息了一聲,這朱載垕也就是當了皇帝,如果在尋常百姓家,早就被欺負得像狗一樣,或者是被賣了,還幫人數錢。
而這個時候,隆慶帝臉色有是一變,他想起來這件事會讓高拱那些衆臣怎麼想自己?
當即語氣有些生硬道:“不器,他們也太欺負朕了,朕隻是想要五軍營掌握在朕的手中。”
“五軍營本就是天子親軍。”
“可是……他們會聽朕的嗎?”
“您是皇帝,他們不聽您的聽誰的?”
“聽内閣的吧?”隆慶帝賭氣道。
羅信默默地取出了幾張紙,遞給了隆慶帝。隆慶帝迷惑地接過來,低頭看了起來,看完之後,還是有些迷惑地望着羅信道:
“不器,你給朕看這些做什麼?”
“陛下知道這是什麼吧?”
“這應該是內帑得到的銀錢吧?”
“不錯!”羅信點頭道:“這些銀錢都是市舶司,互市,還有這些日子,内宮向工部和戶部索要的銀錢,加起來,總共達到了一百二十八萬兩。陛下,你還相信臣嗎?”
“當然相信。”隆慶帝毫不遲疑地說道:“如果朕不相信羅師,還能夠相信誰?”
“好,請陛下立刻封鎖了內帑庫房。不器幫陛下查查賬。”
隆慶帝有些不确定地問道:“你是說有人貪墨?”
“臣敢斷言。”羅信認真地說道:“這一百二十八萬兩,陛下用不上一個零頭。”
隆慶帝神色一變:“你是說剩下的都被貪墨了?”
“查查不就知道了?”
“好!”
隆慶帝當即準了,而且心中有隐隐的怒氣,這都是他的銀子啊,竟然被貪墨了?
羅信當即調動錦衣衛和戶部的賬房。劉守有和徐時行早就準備了好。沒有讓馮寶來得及,立刻便封鎖了內帑庫房。
大殿内。
幾張桌子并到了一起,十個賬房坐成兩排,每個人身前一個賬本和一把算盤,噼裡啪啦地在計算着。
隆慶帝已經有些昏昏欲睡,兩個時辰之後,算盤聲音漸漸停了下來,大殿内變得寂靜,讓隆慶帝一下子清醒了過來。
一個賬房站了起來,将十個賬房彙總的幾頁紙遞給了羅信,羅信看了看,遞給了正眼巴巴地望着這邊的隆慶帝。
隆慶帝急忙接過了紙張,羅信揮揮手,十個賬房都退了下去,還有一些小太監也都退了下去,馮寶求救地望向了羅信,羅信歎息了一聲道:
“馮公公,去将大殿門關上吧。”
馮寶感激地看了羅信一眼,然後将大門關上,兩條腿哆嗦地站在門口。而此時隆慶帝的兇膛已經氣得劇烈的起伏。
這幾個月內帑總共收了一百二十八萬六千兩白銀,原來有三十六萬七千兩,加起來就是一百六十五萬三千兩。如今庫存十八萬一千六百兩,其餘的都已經花了。
但是,從內帑花出去的錢是有賬的,十個賬房都是眼睛狠毒的,将價格不合适的,還有懷疑的部分都羅列出來了。按照這些懷疑,估算出來的賬目,隆慶帝這三個月也就是花費了十八萬兩白銀左右,一百萬兩銀子就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陛下!”羅信開口了:“這些東西很容易查的。”
“嘩啦……”隆慶帝将那幾張紙扔向了馮寶,紙張在空中飛舞,隆慶帝怒聲道:“你給朕一個解釋。”
“噗通……”
馮寶跪在了地上,顫抖地爬了過去,将幾張紙撿了起來,匆匆看了一遍,臉色變得極度蒼白,他知道羅信說的對,這些很容易查的,隻要逐項去查,一查一個準。
“陛下,這隻是一些貪墨的小事。”說到這裡,對馮寶擺擺手道:“馮公公,你先下去吧。”
“萬歲爺……”
“下去!”隆慶帝怒吼。
“萬歲爺呀,奴才錯了……”馮寶痛哭起來。
羅信望向隆慶帝,見到隆慶帝臉上現出一絲不忍,便知道馮寶這一關是躲過去了,畢竟馮寶是陪着隆慶帝從最苦難的生活過來的,而隆慶帝本性寬厚,如果自己硬要處理了馮寶,恐怕和隆慶帝就生出了嫌隙,心中電轉,便開口道:
“陛下,就讓馮公公留下吧。”
馮伴伴愕然地擡頭望向了羅信,見到羅信眼中露出了溫和,他眼中便露出了感激之色。隆慶帝怒聲道:
“給我一個解釋,這些都是不是真的?”
“是……是真的。”
騰騰騰……
隆慶帝走到了馮寶的跟前,擡起腳踹在他的臉上,将馮寶踹翻在地。
“狗奴才,你想死嗎?”
“陛下,您先坐下,别氣壞了身子。”
“砰!”
隆慶帝又踹了一腳馮寶,這才氣喘籲籲地坐下,有些慚愧地不敢看羅信。
“陛下!”
“羅師!”
“陛下,臣知道您對理政有些……而且對朝廷的文臣有些……”
雖然羅信每次說到關鍵,都停了下來,給隆慶帝留了面子,但是隆慶帝再傻也知道後面羅信的意思,不由臉色一紅,這不就是在說他懶政和對文臣厭惡嗎?
“但是,您太過偏袒縱容太監,絲毫不重視大臣的做法,導緻的結果就是您得到了消息,都是從身邊的太監口中得到,偏聽偏信之下,難免會造成對身邊的太監更加的縱容,如此使他們無限滋長了驕狂的情緒,他們會傲視百官,欺壓百姓,甚至會違背祖訓,公然插手六部。而因為陛下的偏袒和縱容,六部堂堂九卿都抵擋不過一個小小的太監。
長此以往,百官很可能不會再堅持自己的本心,而選擇歸順太監。便如同當初的王振,汪直,劉瑾那個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