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萬物複蘇,草長莺飛,氣候開始真正轉暖,農忙耕種也開始了。
大秦進入新的一年,來到了開明三年。
經過兩年的時間,新朝官員體系,監察制度等都更加完善,進入正軌。
尤其是開明二年的年末,王康進行了肅清,使得吏治更加清明。
新朝建立的前兩年,王康一直所在做的其實隻有一件事,那就是推行秦律。
社會的一些亂象,包括土地兼并,貴族特權,稅收制度等,都進行了從根本上的改變。
而這些也都加入秦律中,成為基本律法,來保障最底層城民百姓的利益。
當然,王康也明白,政策制定容易,但最終目的,是要執行下去!
關鍵還在于地方。
這就需要一套成熟的體系。
為此,王康花費心力,在原大楚諸侯國的基礎上,重新劃分行政轄區,制定出等級分明的官級制度。
為了避免官員長久在一地任職,容易滋生霸權,也容易造成獨大,還專門制定了相關措施。
比如規定達到一定品級的官員不得在戶籍所在地任職,并且在一地任職,還有一定的年限,到期輪換。
加強官員考核制度,加強監察制度。
中央對地方有失控制,有很大原因是交通不便,聯系不便,這是時代環境限制。
以大秦版圖,偏遠地區來一趟京都,需要數月,甚至一年的時間,這對政令下達的時效性,以及管理,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大規模的修路,這不現實,而且也需要時間。
因此,王康在兩年中,投入極大,建立驿站,作為聯絡點。
通過驿站進行聯系,接力傳遞,可節約很多時間,這樣就可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做這件事要花費不少,尤其是在新朝建立初期,當時還遭受到很多人的反對,而今逐漸完善,也顯出了成效。
新的一年開始,王康也将這一年定為建設年!
修路,造車,水利工程等,将要陸續展開。
當然,在這個前提下最重要的還是民生建設,簡單說,就是解決民衆的吃飯問題!
在前朝楚國時期,普通民衆根本就沒有地,大多耕地都掌握在貴族階層。
而這些人所占據的也都是良田,長久霸占,也沒有開荒精神,因為覺得根本就沒有必要,也不想投入那麼大去做這件事。
至于普通民衆,根本就沒有權限。
經過統計,确實有很多土地在荒廢着,沒有開墾。
前朝大楚号稱是大陸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并非虛言。
所以,新一年的首要任務,還是開墾荒地,讓百姓都有土地耕種,便能多産糧,從而解決吃飯問題。
既然是建設,就離開不開人。
人口多嗎?
其實相對于國土面積來看,人口并不多。
前朝大楚經曆過多年戰争,死傷極大,又因為長年亂世,人口劇減。
所以很缺人!
不然,王康也不會将那些原本都應該判為死刑的人都發配出去,開墾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