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賜婚
石母還在,石宗漢的兩個孩子也有武藝傍身,他不怕後妻會虐待孩子,但長女的婚事,卻讓他頗傷腦筋,石榴花在鄉下長到十二歲才進京,一身土氣一時半會兒怎麼也去不掉,尤其是自小練武,讓她比一般女孩子身材結實,說話聲音也粗,門當戶對的人家,王氏看上的,對方看不上榴花,而能看上榴花的,王氏又不滿意,石宗漢遠在北疆,對京城大戶又不摸底,王氏說什麼就是什麼,但他愛女之心拳拳,靜下來時,也少不了憂鬱幾分。
王佐本來就是董進才的尾巴,一向以董進才為首尾,王氏從小耳濡目染,董進才在她家如神佛一般的存在,她做夢也沒想到,竟然有媒婆撮合著,讓她家和京城第一權臣的董家成親戚,王氏高興地一宿都沒睡著,連夜寫信給丈夫報告此事,同時,也把榴花的庚帖,給了媒人,讓董家拿去合八字。
為何董進才忽然想起這麼一出?那是他身邊一個幕僚,給推薦了一個大仙——陳道士,陳道士鬚髮皆白,自稱已經活了三百歲,前朝的先祖打天下時出生的,巨榮朝的先祖打天下時,他正在閉關,不然肯定出山,護佑高祖皇帝。
「我這次下山是歷劫來了,隻能在民間待十年。」
董進才也不是傻子,別人吹什麼他就信什麼,但陳道士一句話就把他鎮住了:「知道皇上為何貴為天子?面相先不說,他的腳心,有顆紅痣,那是他的前身在天上幫太上老君煉丹時,不小心踩到天火上燙的,他本是東海龍王的第三子,受不了太上老君把他當下人使喚,被太上老君奏明天帝,罰下人間歷劫的。」
「歷劫?那還是皇帝啊。」
「他是龍子,不當皇帝,當什麼?普通人?呿!」
董進才讓人去找鄭德妃查證此事,果然皇帝腳心有一顆紅痣,就像燙傷一樣,鼓出一個包,摸起來卻硬硬的,和皮膚相平。董進才隨即又考了陳道士幾個問題,都被對方給說中了,他這下對陳道士十分信任,陳道士說他的兒子,應該找個武將的女兒,他在京城搜了一遍,有待嫁女兒的武官中,隻有石宗漢的官兒最大。
董進才的大孫子很不滿意,但他是個笨蛋,在強勢的祖父面前一籌莫展,董進才在家一手遮天慣了,隻有老婆的話能聽幾句,董夫人也很不滿意石家女孩,但她相信陳道士,這事情很快就定了下來。
永昌帝對文臣和武將結親十分敏感,以前有郭公公,現在有林長山,董進才和石家剛剛定親,皇上就知道了。
「真是豈有此理,這董進才越來越不懂事了。」永昌帝氣得砸了茶杯,他防錢雋如防烈火,防沈家就像防賊,卻獨獨對董進才這個蠢貨不怎麼設防,這兩年董進才結黨營私,排除異己,在朝廷中勢力越來越大,永昌帝一天天看著,心裡也沒什麼危機。——因為董進才笨,永昌帝覺得自己有把握控制他,但董進才若是和石宗漢結親,他可就不放心了。
就在永昌帝想辦法對付此事之際,這天早朝,張瀾頂著一頭白髮進了朝堂。
張瀾的頭髮,早就有白髮,但前一天還是黑白相間,呈現暗淡的深灰色,一夜之間,官帽下露出的部分成了銀白色,這如何不引起滿朝文武的關注?
早朝結束,永昌帝留下了張瀾,他和太子在前,張瀾低頭哈腰在後面跟著,三人進了上書房,皇上落座,擺出十分關切的模樣:「張愛卿,你身體可是抱恙?要不要朕傳太醫來?」
「多謝皇上恩典。唉,微臣,微臣的家事,讓皇上費心了。」
「什麼家事?」太子年輕,禁不住好奇,追問。
「小孫女的婚姻事,皇上,當年犬子被害,太後憐惜小孫女,還給了她一個鄉君的封號,微臣也憐惜她自小沒了父母,驕縱太過,才至於有今天之難。」張瀾黯然地低下頭,猛然想起自己面對的是皇帝,趕緊磕頭請罪。
永昌帝乃是仁君,怎麼能眼睜睜看一個忠臣,為了這點小事,愁白了頭髮?他大手一揮,不僅原諒張瀾,還好心地道:「誰家的公子?敢不答應,我給你賜婚。」
張瀾還沒站起來,聽聞這話,又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謝萬歲,萬萬歲。」
「誰家公子?」太子追問,「張先生乃是我的師父,這事兒如何瞞著我呢?」
「皇上,微臣的孫女偶遇南海王的長子錢朝陽,現在,非卿不嫁,南海王卻不答應此事,微臣的孫女昨夜要剪了頭髮出家,微臣愁了一夜,不知如何解決。」
永昌帝聽張瀾啰啰嗦嗦說了一大堆,臉色便有些不好看,但他金口玉言,要給張瀾的孫女賜婚,現在想反悔也不成了——太子在那裡看著呢,現在,太子天天跟著他,是學著如何處理國事的,他哪有臉讓兒子看到自己說話不算數呢?
再說,皇帝懷疑太子和張瀾故意演戲,給他下套的,他現在已經上當了,隻能用別的方法挽回,絕不可能食言而肥。
「傳朕旨意——」永昌帝咬著牙,給金金和張姑娘賜下了婚姻,然後,便借口自己很累,把太子和張瀾趕走了。
吃過午飯,永昌帝休息了一下,一個時辰,便起來處理國事,每天無數的奏摺送到宮裡,多數交給內閣處理,少部分,得他親自決定。
第一份便是沈明昭,他真的病了,請求辭去內閣大學士職務,回鄉休養。
「準了!」永昌帝把對錢雋的氣,發洩到了沈明昭身上。
第二個奏摺,是沈家兄弟中的老二沈明昀的,江南兩省防潮汛的堤壩要重修,沈明昀不願意讓國庫負擔太重,提出改人頭稅為地畝稅,縮減貴族士子的免稅特權,他給皇上算了一筆賬,若是能推行下去,三年不給國家交稅,就可以把海堤全部修好,不用戶部一分錢。
這個提議永昌帝十分動心,但他卻知道實施起來非常困難,和平日久,土地兼并厲害,而有功名和爵位的人家,因為免稅,更是如虎添翼,一家擁有數千傾的土地十分平常,窮苦百姓不得不租賃這些大戶的土地耕種,辛苦一年,多半交租,少半交稅,常常隻剩下秕谷糠皮,他們一年到頭,隻好靠這些加點野菜度日,元神門教之所以短短幾年就迅速擁有數十萬的教徒,都跟這些窮苦百姓活在絕望中有關。
但巨榮朝的統治基礎,卻是有錢的士紳,現在若是拿他們開刀,無異於自毀長城,肯定會引起動亂。但任由窮苦百姓那樣衣食無著,這巨榮的國運,也不長久。
「傳南海王錢雋。」永昌帝對內侍道,關鍵時候,他知道董進才出的主意都不靠譜,沈明昭病了,那就隻能靠錢雋了,在這一時刻,永昌帝還暗自慶幸多虧讓錢雋回京了呢。
錢雋剛剛接旨給兒子指婚,正帶著兒子來宮裡謝恩呢,所以,給永昌帝傳口諭的太監剛出門就碰上了,他立刻掉頭給皇上傳訊:「南海王帶著公子來謝恩。」
「傳!」永昌帝趕緊道。
錢雋和兒子給皇帝磕頭,竭力把永昌帝讚美了一番,讓皇帝的心情略好了些,他讓錢雋和金金坐下,隨便拉了幾句家常,便開始考金金的學問。
這十年在南海,金金無論練武還是讀書,一樣也沒落下,期間錢雋還讓他跟著商隊,去了不少地方,可以說書本上的知識、和閱歷都不欠缺,永昌帝考了一會兒,自己覺得很滿意,便笑著道:「你也是咱錢家子弟,這巨榮朝安危,也有你的一份,給你派個差事吧。」
「謝聖上賞識,錢朝陽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負皇上厚恩。」
「嗯,不錯,你去兵部如何?」
「臣遵旨!」
皇上讓人寫了旨意,他用了璽,交給金金,讓他退下,這才把沈明昀的奏摺給了錢雋。
錢雋粗略看了一遍,心裡暗自揣測皇帝的心意,他給自己看這個,肯定是對二舅的提議動心了,但也知道此事難做,大概想把自己派去,輔佐二舅了。
「南海王認為,此事可不可實施?」
「難度很大,但不能說不可實施,若能推行開來,對朝廷補益甚大。」
「嗯,朕也有此意,可,沈大人在江南時日太久,朋友舊僚,這一下就要得罪個遍呀,朕怕他撐不下來。」
「是,陌生人好說,關鍵是家人、親戚和朋友。」
「朕有意把沈大人調到內閣,接替其兄的大學士之職,你看如何?」
錢雋驚訝:「這個,兩個都是我的舅父,我自然看他們都是好得不能再好了,也覺得皇上的安排十分妥當,可我的意見不作數啊,我得迴避呢,皇上,這個問題,你不能問我。」
「沒事,我知道你,總是把國事放在親情的前面,舉賢不避親嘛。」
錢雋立刻擺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永昌帝見了,心裡特別舒服,他繼續問道:「可你說說,這江南兩省誰去主持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