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隻有民船。民船體積小,裝不了幾個人,而且無法提供弓弩掩護,可以偷渡,卻不能強攻,要讓數量有限的将士冒着對方的箭陣和騎兵沖擊的危險強行登岸,和讓他們去送死沒什麼區别。
即使是裝備最好、戰鬥力最強的精銳也不行。
蔣欽提出一個建議,沿函谷西行到潼關,尋找合适的地點渡河,避開張飛的阻擊。他在這裡駐守了兩年多,對附近的地形比較熟悉,知道還有一些小津口可以渡河。
幾乎沒有任何猶豫,辛毗就否決了蔣欽的建議。張飛一直指揮騎兵,他搶占大陽,但注意力絕不僅僅是大陽,沿河地帶都在他的監視之下。不管你在哪兒渡河,都無法避過他的阻擊,騎兵的速度可比步卒、水師強太多了。就算讓你偷襲得手,上了岸,行軍途中也無法避免騎兵的沖擊。一萬精騎,一個突襲就可能将兩萬步卒沖垮。蒲坂至安邑有兩百多裡,一旦遇襲,很可能會全軍覆沒,此舉過于冒險。
雖然很着急,辛毗卻找不到穩妥的辦法,隻能希望他們能夠吸引劉備的主力,減輕呂蒙的壓力,讓他能多守一段時間,等待形勢發生轉變。河東眼下也就是五六萬戶,河東世家湊不出五萬兵,他們很可能是虛張聲勢,就算真有五萬兵也是濫竽充數,戰力有限,想攻克安邑并非易事。
現在就看雙方還有沒有其他的援軍,誰又能先趕到。如果關中的援軍先到,己方就有優勢。如果并州的援軍先到,那呂蒙就危險了,河東也有失守的可能。
魯肅同意辛毗的意見。即使他再樂觀,也不相信閻溫能夠控制住并州。并州的情況很特殊,尤其是太原、上黨二郡,既受中原文化薰染,又不失尚武之風,文武兼備的世家子弟很多,并州人因此很驕傲,不管是中原人還是邊地人,都不放在眼裡。王允就是其中的典型,不管是汝颍系的佼佼者荀彧,還是同屬并州的無敵飛将呂布,他都不假以顔色,更别說涼州人了。王蓋回到太原後,必然一呼百應,閻溫要麼死,要麼走,要麼就做個傀儡,連像趙昂一樣向吳軍求援都沒機會。
這也是他對呂蒙的擅自行動惱火的根本原因。呂蒙奪取安邑,是在河東的心髒紮了根釘子,卻也讓他措手不及,失去了主動權,受制于人。統兵作戰,最忌諱的就是這一點。
無奈之下,他隻能命蔣欽率領一部分民船,沿河上下,做出強渡的姿态,牽制劉備的兵力,盡可能為呂蒙減壓,争取時間。
——
魯肅受阻于張飛的時候,劉備在颠軨坂也遇到了麻煩。
颠軨坂古稱嶺阨,因在古虞國境内,又稱虞坂,是中條山中的一道峽谷,是聯結黃河谷地與涑水流域的要道,易守難關。出了中條山,向北不遠就是河東最著名的鹽池,向南就是黃河谷地,又有兩條路可選:向東可去河内,向南由大陽渡河,可到陝縣。
呂蒙經過此地時就險些被阻,隻是因為守軍沒有防備,才被他強攻得手。他深知此地的重要性,所以留下了一曲士卒,堅守要塞。奔襲安邑得手之後,他又派他的姊夫鄧當帶着一曲親衛以及充足的糧草、箭矢趕來,下了死命令,隻要還有一個人在,颠軨坂就不能丢,至少堅守一個月,否則就砍鄧當的首級。
雖然是姊夫,鄧當對呂蒙卻是言聽計從。呂家、鄧家能不能一飛沖天,希望全在呂蒙身上。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拼了命也要抓住。隻要呂蒙能夠成功,就算他戰死,兒子也能在呂蒙的蔭護下富貴無憂,不用再從底層一步步的做起。
因此,鄧當以身作則,親自上陣指揮,将颠軨坂守得鐵桶也似,劉備率部強攻了一天,傷亡過千,卻還是無法前進一步。随劉備出征的河内将士大為震撼,士氣受挫。這些人隻知道吳軍善戰,卻沒想到善戰到這個程度,如果呂蒙的部下也是如此,以安邑城的堅固,就算他們有十萬人也未必能攻克。
司馬懿也頗為震驚。他立刻意識到,要想強行突破颠軨坂,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不可能,而十天半個月之後,楊修很可能已經穩定了關中,派來了援兵。他建議劉備留一些步卒進攻颠軨坂,餘部繞過中條山,趕到蒲坂。
與此同時,司馬懿建議劉備派騎兵奔襲臨汾,擊潰白波谷的黃巾舊部。如果讓這些黃巾軍進入安邑城,與呂蒙合兵,呂蒙有了足夠的兵力防守,安邑就更難攻克了。
劉備欣然采納,率部趕到大陽,命張飛、張郃率領五千騎馳援臨汾城,又留三千步卒給崔瑜,守大陽,自己則率領步騎七千餘人,趕往蒲坂,準備迎戰關中方向來援軍。又命人送信回河内,要求逢紀增派援兵,帶夠強攻硬弩,最好再準備一些抛石機,強攻颠軨坂。
張飛、張郃率領五千騎兵,晝夜兼程,趕往臨汾。兩天後,他們到達聞喜,遇到了率部返回的裴潛。裴潛告訴他們,绛邑令賈逵擊敗了白波軍,收複了臨汾。白波軍損失了一些人,退回白波谷去了。
張飛松了一口氣,正與裴潛商量下一步如何行動,劉備又傳來消息,胡轸部到達馮翊臨晉,身後可能還有大量的步卒趕來,大戰一觸即發,要求張飛、張郃趕回去增援。張飛不敢怠慢,将圍困安邑的任務交給裴潛,率部匆匆返回。
裴潛率領各家部曲,共三萬餘人,包圍了安邑城。兩天後,并州傳來消息,王蓋趕走了閻溫,控制了并州,正在集結人馬,不日即将趕往河東作戰,先派三千騎兵馳援,其他步騎随後,總兵力大概有步騎兩萬餘人。
裴潛大喜,立刻将這個喜訊通報劉備。劉備收到消息也很興奮,摩拳擦掌,準備迎戰關中來的援軍。
——
吳六年,正月十五,酉時。
夕陽還沒有完全落下,天邊還有一絲餘晖,建業城的大街小巷已經被花燈照亮,秦淮河更是被無數花舫打扮得流光溢彩,充滿節日的喜慶氣氛。即使隔着很遠,也能感受到人群中歡快的氣氛。
孫策站在城樓上,俯瞰着建業城,眉頭卻皺得緊緊的。
接連幾日,關中、河東的羽檄如雪片般飛來,幾乎每天都有新進展。這其中最讓他頭疼的就是呂蒙突入河東,毋須樞密院的軍師處進行推演,他也知道接下來河東會發生一些什麼,一場雙方都沒有準備的戰争驟然爆發,他打算緩一緩的計劃還沒來得及正式宣布就落空了。
想立功的人很多啊。誰都想在開國大典上有一席之地,而且最好能往前站站。魯肅如此,辛毗如此,呂蒙更是如此,就連一向低調的老狐狸賈诩都按捺不住。他自己也許不想抛頭露面,但他身後的那些人卻不能缺席這個重要場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沒有人可以例外。
“大王。”沮授走了過身,拱手施禮。
孫策轉頭看了他一眼,微微颌首緻意。“公與還沒休息?”
“劉子揚想去陪陪孩子去看燈,臣就和他調換了一下。臣的子女大了,不用臣陪。他也沒走遠,就在附近轉轉,如果大王有吩咐,随時可以傳他回來。”
孫策笑笑。劉晔居然會主動去陪孩子賞燈,這真是不多見。看來他慢慢從降臣的拘謹中緩過來了,倒是件好事。做人太緊張,做事就突然急功近利,就像當初他建議魯肅突入關中一樣。好在魯肅、辛毗還算穩得住,沒有聽他的建議。
隻可惜這次容不得他們了。他們不願意也得願意,總不能看着呂蒙被人圍攻,河東落入劉備之手。
“公與,河東的戰事,你怎麼看?”
“狹路相逢勇者勝。事起倉促,雙方都準備不足,就看誰的基礎紮實,看誰的應變能力強,看誰的配合好。就這幾點而言,我軍無疑都有明顯優勢。所謂劣勢隻在客地作戰,不得地利、人和而已。不過這隻是暫時的困難,從長遠來看,河東堅持不了太久。”
孫策不置可否,又問道:“你對呂蒙突入安邑如何看?”
沮授沒有立刻回答,思索了一會,突然笑了起來。“不知大王有沒有聽到一個評價,呂蒙此次突入河東,與任城之戰時将軍奔襲山陽有幾分相似,都是集中精銳,突然出手,直擊要害。”
孫策點點頭。他當然知道這個評價,而且知道是誰說的。消息傳來,軍師處就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呂蒙出奇制勝,值得嘉獎,并拿出了孫策當年夏亭之戰為例證;一派則認為呂蒙既有擅命之嫌,又有自投險地之失,不值得贊許,以免有人準備效仿,無視軍令森嚴。
支持呂蒙的大部分是汝颍系,因為呂蒙是汝南人,是汝颍系中不多的将領,他們下意識地保護他。且不論他們的觀點是否正确,因為派系站隊站得如此不加掩飾,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軍師處的這些年輕人啊,張揚慣了,有些不知輕重。沮授說的不知人和,不僅是前線将領之間有矛盾,也指軍師處内部的派系鬥争過于明目張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