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
楊根奎對樊建國說道:“我要在淞滬會戰的展廳裡,把這三枚證章捐贈給你的博物館。”
2010年12月4日,博物館外下着蒙蒙細雨,在館内,楊根奎老人向樊建國講述了自己的一些經曆。
在逃回川省金堂白果場的老家後,楊根奎不久就訂婚了。
但在那個戰亂的年代,打鐵營生已經難以維持度日。
于是楊根奎就找到了成都,被成都軍官大隊24中隊錄取。
之後,楊根奎又在奉節遇到了原88師的師長、時任16兵團司令的孫元良。
楊根奎被任命為127師中校偵察隊長,後又被任命為124軍223師少将副師長,赴川省新繁上任。
楊根奎得到124軍223師少将副師長任命的時候已經是1949年12月了。
在楊根奎到新繁準備走馬上任的時候,124軍軍長吳峻人借故未予認可。
無奈之下,吃了閉門羹的楊根奎灰頭土臉地回到了白果場的老家,沒過多久便聽說124軍起義了。
回到老家後的楊根奎改用舊名字,繼續以打鐵為生。
日子過得緊巴,但好歹也可以勉強維持生活。
同村的人隻知道他在國民黨的軍隊當過兵,但至于他的軍官和‘八百壯士
’的身份,就沒人知道了。
盡管如此,在後來的四清運動中,楊根奎還是被劃為五類分子。
在遭受到沖擊的時候,楊根奎将自己珍藏的‘謝晉元紀念章’帶到派出所想證明自己雖然是國*軍的編制,但卻是抗戰軍人,從來都沒有打過内戰。
但殊不知,楊根奎的這一舉動給自己招來了更大的災難。
那枚‘謝晉元紀念章’被當場沒收,楊根奎本人也被當即關押。
在七十年代的那場大風波到來的時候,楊根奎也沒能幸免于難。
他和當地的舊保長、地主們一起成為時常當衆表演跪瓦礫、跪高闆凳的老運動員。
楊根奎回憶起大風波時的那段和在日軍戰俘營一樣的噩夢日子時對樊建國說道:“當時最痛苦的就是他們問你坐快車還是坐慢車。坐快車就是讓你躺在地上,拉着你的腿往前跑,背就在坑窪的地上磨,磨出皿;坐慢車,就是慢慢拉着走。殘忍得很啊!”
打那之後楊根奎就明白了,僅僅暴露了自己是國民黨士兵的身份就要接受這樣非人的折磨和懲罰,那一旦暴露了自己的軍官身份,不用說223師少将副師長,哪怕自己是連排長的身份暴露,那也将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死無葬身之地。
就是這樣,楊根奎咬緊牙關,隐藏着昔日英勇故事和英雄身份的壯士,默默忍受着一次又一次非人的折磨。
樊建國仔細回憶着楊根奎的講述,道:“最讓老人家心驚膽戰的是這樣一件事情......”
大風波的時候,楊根奎所在大隊的書記不知道從哪裡搞來了楊根奎的一張老照片。
照片中的楊根奎身着國民革命軍中尉排長軍服,腰裡别着兩支手槍。
面對這張照片,身處絕境的楊根奎一口咬定照片上的年輕人不是自己。
幸運的是,楊根奎當時已經隐姓埋名多年,大隊的人在國*軍的檔案中始終沒能查到記錄,加上多年磨難讓楊根奎老得不成樣子,最終讓他僥幸地躲過了更為殘酷的迫害。
王亮認認真真地聽着,這是他從未了解過的一位抗戰老兵。
王亮能夠體會到楊根奎在那個年代裡所遭受的痛苦,因為王亮也一樣經曆過,遭受過打擊。
王亮能夠理解,在那段苦難而漫長的歲月中,每當楊根奎聽到‘楊根奎’這個自己在國*軍服役時所用的名字的時候,會恐懼成什麼樣子。
等到那場大風波過去,等到那場全民族人民從那場噩夢中徹底清醒過來後,楊根奎才敢吐露一直以來隐藏在自己内心深處的那一段段往事。
也是在那個時候,楊根奎的妻子和兒女們才知道,自己的丈夫,自己的老爸,竟然是當年的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八百壯士之一。
震驚,不可思議。
他終于不用再隐姓埋名了。
他終于不用再擔驚受怕了。
他終于可以出現在衆人面前講述自己的故事。
樊建國不能忘記,在那位九十歲的老人向自己講述他的經曆的時候,他的假牙不時的會松落,老人邊扶正邊滿懷歉意地告訴自己:“這個假牙是六七年前在成都配的,不好用了,舍不得配,一直沒買新的。”
老人又道:“還有我這眼睛,右眼已經幾乎看不見東西了,這是守四行倉庫時被日軍使用的催淚彈熏的,老了又有白内障。”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想找回當年被沒收的那枚謝晉元紀念章。”
聽完這些,王亮已經是兩目淚痕:“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老兵在慢慢凋零,一代抗戰老兵的榮光,永不凋零。”
樊建國為衆人介紹起了其他的手印:“這枚手印是屬于張朗軒老人。他是一位川軍老兵,參加過1938年的藤縣保衛戰。老人很幸運的存活了下來,但在後來長達六十多年的時間裡,老人對自己過去的事迹隻字不提,甚至連家裡人都不知這件事。”
“我在了解到這個情況後,下決心一定要把這位老兵的手印給印上。沒想到這個廣場建成的前夕,老人突然辭世,為完成老人生前的心願,在太平間印下了僵硬的手印......”
樊建國繼續道:“這是炸死過日本中将的抗戰老兵黃士偉的手印。1942年浙贛會戰期間,5月27日夜,獨立工兵團士兵黃士偉奉命和同戰友一起在日軍中将酒井直次師團前進的路線上設伏,并選點布雷。5月28日清晨,當酒井直次帶兵行至一個三岔路口時,随着轟的一聲巨響,彈片和沙石騰空而起,氣浪把酒井掀落在地,身受重傷,不久便一命嗚呼。”
“當時,黃老先生并不知道自己炸死的是日軍中将酒井直次,直到1985年參與編寫《川軍抗戰親曆記》時,才從其中一位作者的回憶文章中,得知自己立下的這一戰功。老先生苦笑道如果當年知道的話,肯定會受到嘉獎的。”
“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