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再來一份禮物(1)
長風号加速前進,趕往楊葉洲。
駛出雷港,就是浩浩蕩蕩的長江,長江在這裡變得彎彎曲曲的,江面非常的寬敞,但見江水滔滔不絕,滾滾而下,浪花不斷的翻滾,不時有浪花飛濺起來,在船頭的面前碎裂,充滿了一往無前的氣勢。長江從昆侖山脈一路直下,經金沙江,經三峽,席卷而來,到這裡江面已經非常的寬闊,兩岸基本看不到邊,隻能看到隐約的黑線。江水是深藍色的,并不清澈,有些地方隐隐有點發黃,給人非常蒼莽的感覺。
劉鼎站在船頭的位置,極目遠眺,看不到盡頭,四周都是浩浩蕩蕩的江水,浪花在不斷的翻滾,好像是在互相追逐,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偶爾間,可以看到有魚從江水裡面跳出來,在江面上畫出清晰的弧形,然後漸起晶瑩的水花,它們好像是要跳起來,看清楚前面的去路,然而,無論它們多麼的努力,顯然無法看到長江的盡頭。
人,又有誰能夠看清未來的道路呢?在未知的未來面前,人和魚并沒有任何的區别。浩浩蕩蕩的長江,帶走了多少風流人物,又賦予了多少人雄心壯志,無論是多麼高傲的人,在浩瀚的長江面前,都隻有覺得自己的渺小。劉鼎情不自禁的想起《三國演義》開篇,他的童年并沒有什麼課外書,唯一讀得比較多的,可能就是《三國演義》了,該書開篇就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忽然間,他的思緒被人打斷了,原來是聽到前面有人厲聲叫道:“停船!”
擡頭看去,卻是一艘順流而下的樓船,被護衛的雷池水寇攔住了。那艘樓船距離長風号還有很遠一段距離,就被一左一右的兩艘哨船給攔住了,哨船上的雷池水寇,端着武器,示意樓船迅速停下來。這次劉鼎親自前往楊葉洲,除了旗艦長風号之外,身邊還有至少六艘護航的戰船,這兩艘哨船還不在此列。
那艘順流而下的樓船,已經有些破舊的痕迹,兩側的船舷都顯露出斑駁的痕迹來,樓船上也沒有特别的旗幟,隐約間可以看到一些裝束簡樸的女子。一會兒以後,樓船緩緩的停下,船頭上走出個娉婷的少女來,卻是出家人的打扮,麻衣白襪,一塵不染。這個少女說不上非常的漂亮,但是也自有一股特别的氣質,仿佛對眼前的任何事物都處變不驚。她的衣服非常的簡樸,但是幹淨整齊,素潔淡雅,背後還插着一把長劍,就是這把長劍引起了雷池水寇的攔截。樓船上的其他女子,同樣的裝扮,同樣插着長劍,但是并沒有顯露出什麼特别緊張的神色來。
有唐一代,尚武之風很盛,女子的地位也不如後世那麼低微,更沒有三從四德之說,出門攜帶兵器乃是慣例,部分剛膽女子也不例外,但是,這艘樓船上的女子,全部都身背長劍,不免有些令人驚疑了。然而,更令人覺得好奇的是,幾個雷池水寇上船檢查以後,一會兒就下來了,并沒有刁難他們。這對于雷池水寇來說,似乎是很少有的事情,除非是知道對方的身份,而且是令他們尊敬的身份。
劉鼎于是問道:“骁順,怎麼回事?那艘船上面是什麼人?”
負責護送劉鼎的水寇頭子叫做袁骁順,他急忙問清楚了,才恭敬的回答說道:“回大人話,屬下已經調查清楚了,這是九華山白蓮庵的船。雪心神尼剛好帶着她們從荊州回來,路過這裡,并沒有惡意。”
劉鼎淡淡的說道:“既然如此,讓她們先過去吧!江水中她們不好停船。”
袁骁順當即打出旗号,前面的雷池水寇戰船讓開,示意樓船可以先行通過。
樓船緩緩的順流而下,從長風号的船頭前擦過,雙方中間的距離還不到二十丈。船頭上的少女,靜靜的看着這邊,看着劉鼎,似乎有些若有所思的樣子。劉鼎同樣看清楚了,那艘樓船上居然有三十多個同樣年紀的少女,最大的年齡不過二十歲,最小的可能隻有十二三歲,皆是麻衣白襪,清新亮麗。有些人也好奇的看着劉鼎,不過大多數人的神色,卻是有點鄙夷的意思。這也難怪,在别人的眼中,劉鼎也是雷池水寇的一員。
按照大唐的相關律令,男子十五歲,女子十三歲,乃是結婚的年齡,現在兵荒馬亂,人口急促減少,正是女人承擔曆史重任的關鍵時刻,這麼多的少女出家,不禁有些惋惜。如果他們沒有出家,每年至少可以養育二十個新生命……想到最後,劉鼎情不自禁的有些自嘲的笑了笑,真是古怪,自己的想法居然這麼荒唐,怎麼想到生兒育女去了?還在這裡悲天憫人的,别人喜歡出家還是喜歡嫁人,和自己有什麼關系嗎?真是的!
一會兒以後,兩船的距離越來越遠,劉鼎也轉移了視線,看着浩浩蕩蕩的長江。
忽然間,船頭那個女子輕輕的回眸,深深的凝視着劉鼎。
劉鼎若有所覺,蓦然回首,發現那少女的眼神,似乎有種相識的感覺,但是到底相識在哪裡,一下子卻又想不起來。
黎霏嫣貼着劉鼎的耳邊,輕輕的說道:“你是不是覺得,她的眼神有點像蘇幼惜?”
劉鼎恍然大悟的點點頭。
是的,這個少女的眼神,的确有點像蘇幼惜,甚至船上所有少女的眼神,都有點像蘇幼惜。
蘇幼惜的眼神,是聰慧的,伶俐的,狡黠的,但是,在她的眼神最深處,卻好像有一種憐憫,一種淡淡的說不出的憐憫,好像已經看透這個悲慘的世界。每次她看到劉鼎的時候,這種憐憫的神色也會悄悄的展現出來,隻是因為隐藏的很好,局内人的劉鼎并沒有太大的感覺,倒是局外人的黎霏嫣看得透徹。
劉鼎轉頭問道:“骁順,你熟悉九華山的情況嗎?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