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廷對上
發錯了,這是自動更新的十一點第四更,我的承諾兌現了。歡迎大家用更熱烈的訂閱砸死我吧!
長孫澹并沒有将王珪的話帶給長孫無忌。
大多數時候,當我們身處一些特定的場合或者位置的時候,基本上是不會因為别人可能正确的意見而改弦易張的。
所以,這才有了那麼多的事後諸葛亮;所以才有了那些無法挽回和彌補的遺憾。
長孫澹的感歎并沒能持續多久,長孫沖的婚事就到了。
其實長孫澹在長孫沖大婚這天也就是被長孫嘉慶多灌了幾壺酒而已,别的事情自然是輪不到他來做的,甚至連給主位的人敬酒的資格都是沒有的。
長孫澹甚至因為昨晚醉的一塌糊塗而耽擱了第二天的早鍛煉。
坐在桌前正準備就着鹹菜喝小米粥的長孫澹卻接到了聖旨。
不是那種正兒八經的聖旨,而是内侍捎的口信,一般皇帝的口信我們把它叫做聖谕。
長孫澹這次算是二進宮了,而且兩次都是關于這屯田的事宜。
不過場面還是略有不同的,這第一次是李二陛下單獨面談,這次可是一對多了。
出席此次會議的除了長孫澹和李二陛下而外還包括房玄齡、新晉侍中魏征,以及兵部尚書、參掌朝事李靖。
本來這長孫澹的頂頭上司的頂頭上司工部尚書段綸也應該參加的,可是這段尚書依然告了病假,這就有工部侍郎暫代了,注定這種場面這位侍郎大人就是個打醬油的。
“拜見陛下。”長孫澹先行禮,這個場面不是叙舊的地方,是以沒有喝幾位老熟人打招呼。
“免禮。你先前說是要在西北屯田,這也算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可是為什麼又半路回來了?”李二這是先替長孫澹把話頭挑了出來,要是讓一個和他不對付的人把這事挑出來,這也許就會讓長孫澹為難了。
“啟禀陛下,各位大人。這臣在這朔方敕勒川附近走了一個大圈,發現了很多我們以前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
“哦,這倒是新奇,快快說來。”房玄齡說到。作為大唐的大管家,這邊防特别是北邊的邊防也讓房玄齡傷透了腦筋。
“這朔方一地屯田早已有之,秦時置朔方郡,漢時九原郡,其主要目的都是屯田,之後由于戰亂才逐漸廢止。”長孫澹頓了頓。
“這是載于史冊的。”魏征最近在負責編撰《隋書》,對于這些事情是了如指掌的。
“是的,這些都在書上能找到,而且兩百年前郦道元所著《水經注》對于這黃河一系也是記錄在冊的。”長孫澹說到。
長孫澹對于此時的說話方式感到很是别扭,這不引用幾家名言你簡直不敢開口說話啊,越是正式的場合越是如此。
一般情況下,這種狀況的形成是因為這樣可以将矛盾轉移,你一個後生你敢質疑先賢的話?你以為你是誰啊。
等這些後生們可以有能力改變的時候,他們又不想改變了。
“說說你的想法。”李二陛下突然來了興趣。
“是這樣的,這黃河在敕勒川形成了一個水網,敕勒川可以說是不缺水的,但是卻隻能看着黃河水靜靜的流淌,卻毫無辦法。”長孫澹有些惋惜。
“你是說需要在敕勒川大興水利?”房玄齡說到。
“是的,我們先說說這敕勒川的地位。”
“說他的地位有什麼用?”這位新上任不久的工部侍郎長孫澹實在是沒有什麼印象,不過因為這工部技術官員較多的原因,他還是可以理解這位拍馬屁拍到蹄子上的這位。
“是這樣的,如果我們不談做事情的意義,隻是一味埋頭苦幹的話,等我們完成的時候就會發現與我們最初的設想相距甚遠。”沒辦法,這畢竟是自己的頂頭上司,不怕線管,就怕現管。長孫澹這點面子是必須給的。
“受教了。”這位到也會做人,許是意識到了這裡的不妥之處,是以一筆帶過。
“這敕勒川位于長安的正北方一千五百餘裡,乃是遊牧部落進犯我大唐的天然基地,此地如果能作為我大唐的天然駐軍之地,則關中乃真正的中原腹地。屯田一成,我大唐的軍馬亦可不用耗費太大的國力即可常駐此地。”長孫澹說到。
“想當年,朕初登大寶之時,這颉利就由此進犯我大唐,逼的朕簽下這渭水之盟,甚至差一點我大唐都有傾覆的危險,好在這藥師率軍生擒此獠,得以讓我大唐安享了幾年的太平日子。”這天下太平之後,李二陛下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回憶當年的那些歲月。
“全憑陛下居中調度,将士用命,臣不敢貪天之功。”李靖趕忙回答。
“李尚書是從朔方出發生擒的颉利,可知這敕勒川實乃天賜寶地。”長孫澹繼續說到。
“确實如此。”李靖的言語不多,但每一句話都有所指。
“那以藥師所見,這敕勒川屯田可有必要?”一般這種場合房玄齡問的較多,也許李二陛下有着切膚之痛,是以直接出聲問道。
“不考慮屯田的難度,這屯田一事可以說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李靖說到。
“陛下可曾記得這大運河的事情?”魏征說到。
看着李二陛下又揉了揉頭,這長孫澹就知道這魏征死後被鞭屍純屬自找的。
“所以陛下,我們這敕勒川屯田興修水利一事必須要有一個策略,不能亂來。”長孫澹趕忙出來圓場,這萬一讓魏征這張烏鴉嘴給詛咒了,那不是自己這個屯田郎中就沒有什麼事情了嘛。
“這再有策略,大興水利也是一件損耗國力的事情。”魏征還是黑着一張臉。看來這是被王珪給刺激到了。
“那我請問魏侍中,您回河北省親走不走水路?”看來這魏征和自己是杠上了,這就不能退了。
“水路,怎麼了?”魏征有些不明所以。
“那請問這大運河的開鑿對于大人來說是好還是壞?”這辯論術沒見過吧,今天就給你上一課。
“這隋亡于此河。”魏征堅持到。
作為《隋書》的編撰,魏征對于大運河的開鑿和隋的滅亡之間基本劃上了等号。(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