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極品吳掌櫃

第709章 東宮西宮(一)

極品吳掌櫃 陶人張 4716 2024-01-31 01:14

  現在說一說禍害後宮的三個大宦官梁師成、楊戬、李彥,這三人反正從頭到尾就沒幹什麼人事。

  宣和三年(1121年),老太監楊戬死後,李彥繼為入内省都知,及清明朝的大内總管。

  楊戬,開封人,從小淨身入宮,宋徽宗即位的時候已經五十有餘,頭發秃頂,一臉皺紋,說話時豺聲陰鸷,令人心寒。他善于觀測皇上意向,迎合取容。過去曾協助梁從政、郝随修建宮院,精于計算工程和指揮工匠,漸受信用。大太監劉瑗死後,他内有劉太後、童貫的支持,外有蔡丞相、何工部的配合,當上了入内省都知,後來更是當上了皇城司幹當官,皇城司就是大内密探,甚至還監管東京的工程建設。

  宋朝自三代以來,曆朝都建有明堂,凡是宣布政教、朝令、祭祀、選士、諸侯朝拜等邦國大典,都在其中舉行。大宋立國雖已近一百六十年,卻沒有正式的明堂,一直以大慶殿來頂替。仁宗、神宗時曾想興建明堂,因耗資巨大、怕影響農事而作罷。皇上要恢複三代禮制,行堯舜之道,興建明堂就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

  政和五年八月,趙佶毅然下诏決心修建。杭州觀察使陳彥奏言,明堂的地基應該正面對着南方,座落于福德之地,而這一地基正是秘書省所在。陳彥過去是相國寺的術士,因預言趙佶将即皇帝位,洩露天機而受到皇上的敬重。但他除了算命之外别無所能,又想回原籍居住,皇上給了個觀察使的散官頭銜,以優厚的待遇讓他養老。但他的奏言事關天命天機,皇上當然會采納,就下令先拆遷秘書省。

  鑒于幾千年來建明堂違反三代之制,俗儒衆說紛纭。趙佶不辭勞苦,反複查閱三代有關的文獻,據《周禮·考工記》,探求三代修建世室、明堂的曆史演變,最後得出結論:三代的明堂雖名稱不同,大小不一,但建築的制度格式則相同。于是皇上本着“古為今用、引用之權在朕”的原則,親自繪制出明堂圖式。此建築上部圓形,法象上天,下部方形,法象大地;四面開四門,合乎春秋四序;開有八窗,以應八節;内有五室,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有十二廳堂,代表十二個月。總而言之,制度格式完全順應天道,合乎三代之制。當趙佶将禦制圖式在崇政殿公布時,百官都驚異于皇上的博學多才,稱頌趙佶為王朝的長治久安而埋頭鑽研,都慶幸自己生逢盛世,能親眼看到古禮的複興。

  明堂既然事關王朝的命運,負責修建的明堂使自然非蔡太師莫屬。宣和殿學士蔡攸負責工程指揮。顯谟閣待制蔡翛、蔡鞗,殿中監宋昪任參詳官。興德軍留後梁師成任都監。開封府尹盛章負責工匠、兵民夫役的監督。人們隻要看任職名單,就可知道皇上如何重視這一工程了。而熟悉内情的人,從中看出了入内省的變化,那就是梁師成在内侍中迅速崛起,勢與老資格的楊戬并駕齊驅。這次榮任工程都監,就有取而代之的趨向。

  梁師成字守道,出身小吏之家,父母中年得子,視為至寶。請來術士看相,術士說他左、右眉的骨胳隐然高起,這叫日角骨或月角骨,屬于大貴之相;眼睛黑白分明,很有光彩,将來做事必定順利。但命運卻同這個“小貴人”開了個玩笑,他十餘歲時父母雙亡,失去了生活依靠,事事不順,被迫流落于汴京街頭,他初識文墨,因家教而知官場情态,天生聰慧狡黠,善于應變,一心想實現富貴夢。

  後來梁師成淨身入宮,很幸運地被大内侍賈祥收為徒兒。賈祥官至保康軍節度觀察留後、入内省都知,主管書藝局,能文善畫,尤工草木鳥獸和人物。在師父的影響下,梁師成的文辭進步很快,并懂得書法。平時皇上批閱奏章,寫字繪畫,他能常侍左右,機智靈敏,随叫随應聲。他能嚴守秘密,沉默寡言,似乎是不善于言辭。又表現廉潔,真像是視富貴如浮雲。

  不久他接替管理睿思殿文字外庫,負責外出傳達聖旨。趙佶見他“忠實可靠”,有時讓他代拟禦筆号令批答。他就在文字外庫選擇能文的筆吏,預先寫好章稿,然後由他謄寫呈上。趙佶稱贊他所拟的批答稱旨,文辭雅麗合于典則,也就放手讓他多拟了。以後趙佶每進用一名宰執大臣或侍從官,他必稱自己推薦之功,進用者該屬于自己的門下。翰林學士王黼稱他為恩府先生,像對待自己的父親那樣孝敬他。權傾朝野的蔡京父子,也不得不向他獻媚。朝廷内外人們稱他為“隐相”,與“公相”、“媪相”鼎足而立,支撐着皇上的大宋江山。

  由公相與隐相親自主持的明堂建設工程,開工後頗為順利,從各地征調來的工匠和夫役共計萬人,組織得井井有條。雖然曆經幾個寒暑,夫役死傷累累,但比起明堂能帶來王朝的長治久安,那又算得了什麼?三年之後工程終于圓滿竣工。論功行賞,蔡太師進封陳、魯兩國國公,梁師成升為檢校少保、興德軍節度使,蔡攸為宣和殿大學土、大中大夫,蔡翛、蔡鞗并為龍圖閣直學士。京城中的百姓都說:在恢複三代禮制的“一代偉業”中,得利最多的是蔡京父子,而受苦的則是普天下的老百姓!

  老百姓的憤懑是可以理解的。皇上所進行的恢複禮制的大業,隻受到朝臣們的稱頌,賀表鋪天蓋地而來。而普通百姓不知道三皇五帝,不知道元圭、明堂,他們遇到的是新的巧立名目的捐稅,無窮盡的徭役。特别是婚喪禮儀和服裝之類的恢複古制,更使城鄉紛紛擾擾,怨聲載道。婚嫁本來是喜事,往往因禮儀不合新規定,衙役、闾胥就來興師問罪,如同遇上喪門神。喪葬之家原已哀傷,也因禮儀不合使死者不得入土,特别是盛夏季節,因屍體腐爛而四鄰不得安居,更是悲上加悲!因有缬帛、銷金、太師青,紫色等衣料服色的禁令,布店失去了暢銷的商品而門可羅雀,工匠紛紛失業。

  汴京街頭出現了查禁違制服裝、奇裝異服的巡邏,主要是皇城司的密探,開封府的左右軍,左右廂屬下的吏卒。汴京城居民一百餘萬,四方官吏、商賈、士農雲集,誰也無法查清各人的真實身份和等級,也就無法确定其人的衣裝和車乘是否違反禦旨。但正由于“無法确定”,使稽查人員有種種借口,進行敲詐勒索,使京城充滿緊張的、恐怖的氣氛,外地人員隻得紛紛離京,本地居民無事也不便上街。從宣德門到南薰門,從新宋門到新鄭門,這些大道本來人山人海,現在變得凄清蕭條。酒樓、茶店、妓院、歌館也門前冷落,人們避禍還生怕來不及,哪裡還有心情去尋歡作樂?隻有市井流氓,赤條條一身無牽挂,知道街坊鄰居的底細,告密撒野,乘機為虎作伥,可以說是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趙佶看到皇城司和各地走馬承受的密報,才知道這次禮儀複古擾民太甚。此舉本為安定民心,結果适得其反,城鄉動蕩,怨言四起,看來是得不償失。但聖旨發布不久就要宣布作廢,又會影響皇上尊嚴。妥善之計是悄悄糾正,借口複古時應該因勢利導,不宜操之過急,時間久了,就可不了了之。

  蔡京和老太監楊戬做得更絕的一件事便是想将趙佶的王皇後弄下野,而且将崇恩太後背後一破鑼事捅出來了。

  正史記載:昭懷皇後劉氏(1079年-1113年),宋哲宗趙煦的第二任皇後。開始隻是禦侍,美貌明豔在後宮居首,并且還有很多才藝。得到哲宗的寵愛,從美人、婕妤進升至賢妃。生有一子二女。不僅有哲宗的盛寵,而且劉氏能順意奉向太後(宋神宗皇後)、朱太妃(宋哲宗生母)兩宮。當時孟皇後位居中宮,劉氏不守臣妾之禮,利用内侍宦官郝随、劉友端,秘密造謠傳播诽謗孟皇後。元符二年(1099年),孟皇後被廢,劉氏代為皇後。谏官右正言鄒浩上疏極谏,被流放。第二年(1100年),宋哲宗病逝,弟弟宋徽宗趙佶即位,冊封嫂子劉皇後為元符皇後。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宋徽宗尊元符皇後為崇恩宮太後。宋徽宗因為哲宗的緣故,違例為元符皇後加恩禮(嫂子成為太後),劉太後以此多次幹預外朝之事,并且以行為不謹著稱。其實這也正常,當時的劉氏剛剛三十多歲,俗語說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

  慈禧權勢熏天的時候還不是和榮祿攪在了一起,甚至有可能不小心懷上了對方的孩子,最後吃了藥才把孩子打掉,隻不過那段時間可把禦醫愁懷了,明知道這裡面的原因,卻一個個在那裡猜啞謎,最後還是北洋重臣李鴻章推薦的薛福辰聰明,說她的問題出在肝熱,膽也熱上面,出了一副半夏、乾姜、川椒、龍眼、益智五味葉、以竹葉為引的怪藥,說白了,就是讓慈禧開胃,多吃東西,病自然就好了。

  榮祿,字仲華,出身八旗世家,隸屬上三旗的正白旗,此人生得如玉樹臨風,俊美非凡,平時穿着講究,益顯得濁世翩翩佳公子般,令人生羨。他的祖父與父親都在洪楊初起時,戰殁於廣西,榮祿以蔭生補為工部主事,管理銀庫,這是個肥缺,卻不知怎麽得罪了肅順,差點以貪污的罪名下獄。等到文祥當工部尚書,榮祿的機敏頗受賞識。以後醇王接管神機營,大加整頓,榮祿由於文祥的推薦,當了“專操大臣”兼“翼長”。如鳥之兩翼,這“翼長”的職位,便等於醇王的左右手,神機營的兵權,至少有一半在他手裡。辛酉政變後,為慈禧太後和恭親王奕訢賞識,官至總管内務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轉文華殿大學士。二十九年,卒,贈太傅,谥文忠,晉一等男爵。編有《武毅公事略》、《榮文忠公集》、《榮祿存劄》。其女瓜爾佳·幼蘭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生母,被慈禧太後收為養女。是不是總感覺哪裡沒對?

  我又查了一下資料,發現更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據《末代皇帝的非常人生》記載:慈禧出生後,曾經請過兩個乳母,一位姓唐,一位姓關,而這位關嬷嬷還曾經做過榮祿的乳母。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少年的榮祿和慈禧兩家都居住在西單附近,兩人是名副其實的“發小”,而且兩人還正式訂過“娃娃親”,這後來算不算是破鏡重圓?

  閑話少叙,王皇後是趙佶的結發妻子,趙佶與王皇後感情深笃,關系融洽。他倆在端王府度過了你尊我愛的新婚歲月。皇後入主中宮後,宮闱嚴肅,溫順恭敬,待下寬厚,深得人心。不久又生下長子桓,國有嫡嗣,當時曾大赦天下,萬邦共慶。到了崇甯元年,王子已三歲了,長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孝友溫文,聰明好學,深得皇上的喜愛。兒子的成長,日益鞏固母後在宮中的地位。

  自從蔡京拜相後,常在延和殿給皇上講課,皇後發現皇上的思路變化很快。有一次皇上對她說,十月十日是自己的生日,想用玉杯玉盞宴大臣,又怕太豪華,與祖宗曆來用瓷杯宴大臣的制度不合,因此向蔡丞相請教。蔡相說:“臣過去出使遼國,見他們所用的玉盤玉盞,全是石晉時奉獻給契丹的貢品。遼方說我朝沒有這些玉器。今年如用庫藏百餘年的玉器慶壽,正可顯示我朝物資鼎盛!”皇後卻不以為然,說本朝杜老太後以“無逸”二字教誡子孫,故列祖列宗都不敢奢華。皇上見她擡出杜太後,雖然不滿意,但又不便發作,就悻悻地走了。

  又一次,皇上決心嚴懲元祐黨人,并禦書奸黨名單,看到自己的瘦金體有了新的進步,勁挺、舒展、俊逸、遒麗,越看越滿意,就拿去與皇後共同鑒賞。皇後為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入主中宮以來,常常讀書寫字,也為皇上的書法新造詣而高興。但她看到名單後卻很有感慨,說司馬光是個正直忠君的名臣,雖然反對新法,但神宗皇帝仍然尊重他。蘇轼是文學名家,在當地方官時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寫詩諷刺新法,言官想置他于死地,而神宗皇帝隻把他貶到黃州,進膳時還愛看他的詩文。他們在百姓中很有影響,而且都已死了,何必又算老帳。現在大家都說章惇等人是奸臣,而最先彈劾章惇的是言官劉安世。他鐵面無私,具體地揭露章惇如何跋扈,如何謀私。章惇沒有放過他,六年之中他先後被流放過七個地方,一家人幾乎都死在嶺南,隻剩下他自己和一個兒子。現在剛複官不久,怎麼又要貶逐呢?皇上聽後勃然大怒,訓斥皇後幹預朝政,違反祖宗家法,犯了大罪,讓她聽候發落,說完就拂袖而去。這可把皇後吓呆了,她想過去夫妻談話,能暢所欲言,剛才是他拿着名單來的,自己隻談了幾點想法,為何生那麼大的氣?這在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由于志趣不投,王皇後雖然未被發落,但顯然被疏遠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