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三國旌旗

第三百九十六章 自古忠義兩難全

三國旌旗 東方織蛛 3533 2024-01-31 01:15

  伊籍和呂介很清楚自己的地位,他們在劉備的陣營之中,他們就是打醬油的,伊籍還好一些,深得劉備信任,呂介完全是就是劉備急病亂投醫的結果了,劉備實在找不出統領水軍的将領了。

  所以兩個人非常明智扮演好傀儡角色,向劉備訊問對策。

  伊籍和呂介根本就不用向劉備報告戰況,丹徒距離江陵千裡開外,信使就算速度再快也需要一個月上下才能趕個來回,張飛根本就支持不了一個月的時間。其實劉備早就預料到張飛的狀況了,隻是劉備還在糾結,自己到底應該怎麼辦?

  如何取舍?

  實際上這個問題很簡單,劉備想要救援張飛千難萬難,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放棄救援張飛,讓張飛抛棄手下兵卒,帶着少數人突圍,這樣做,張飛存活的幾率還會大點,伊籍的水軍還能保存下來。

  隻要水軍得以保留,李重在短時間内就過不了大江,過不了大江,劉備就不會陷入兩線開戰的尴尬地步,可以全心全意的對付曹操,雖然曹操也不是那麼容易對付的,但至少還有希望不是。

  久經沙場的劉備很清楚這個問題,不光劉備清楚,諸葛亮,司馬先生等熱你也非常清楚這個問題,但是沒人敢對劉備名言,原因就是劉備和張飛的關系太好了。

  張飛和劉備的關系就不用重複了,想讓劉備狠下心來,放棄救援張飛,太難了。再說了,張飛真要是死了還好說,萬一張飛活着回來,知道是自己提議讓他自生自滅的,依照張飛的火爆脾氣,哼哼……

  上面的問題雖然很難取舍,但劉備還是很快做出決定,命令伊籍和呂介全力救援張飛。

  劉備的這個決斷并不出乎諸葛亮等人的意料,但就算如此,諸葛亮等人還是暗暗歎了口氣,心中無奈至極。

  自古忠義兩難全,劉備到最後,也沒舍棄掉兄弟情義。

  這确實是個忠義之間的取舍問題,劉備和張飛關羽的關系更接近兄弟,而不是君臣。要說到忠,不管劉備的人品如何,劉備确實算得上對大漢王朝忠心耿耿。

  注意,這裡說的是大漢王朝,而不是說獻帝劉協,劉備的忠是廣義的忠心,是一心想要重振大漢王朝雄風,延續劉氏江山。

  而董承王子服等人忠是忠于漢室朝廷,忠于小皇帝劉協,雖然這些人的忠過于狹隘,接近于愚忠,但這些人的人品确實值得敬佩。

  相對比來說,曹操李重等人也算得上忠,但他們效忠的對象不是小皇帝劉協,也不是大漢王朝,他們效忠的對象是華夏民族。

  打個比方,就像效忠于某黨和效忠于某民族一樣,這裡面的對錯就不分析了,不過千百年後,估計人們能記得的是霍去病封狼居胥,嶽武穆誅仙陣破敵,朱元璋北伐等等,不多說了。

  上面的問題不說對錯,但從戰略意義上說,劉備的決定是一個極其愚蠢的決定,簡直是葬送江山的決定。

  李重也不傻,别人能猜到劉備的決定,李重同樣猜得到,甚至李重都能笃定劉備會如何取舍。所以李重一邊壓制張飛,一邊在廣陵和大江之間布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防線,用來對付劉備的水軍。

  李重的兵力很充足,特别是騎兵很充足,但騎兵就算再厲害也沒用,戰馬不是壁虎,爬不上城牆的。所以李重隻留下少部分騎兵震懾廣陵,讓張飛不敢随便派兵出城就可以了,剩下的騎兵都被李重用來對付伊籍和呂介了。

  現在李重的手中,大約有三萬騎兵,留下一萬對付張飛,剩下兩萬對付呂介和伊籍,已經有殺雞牛刀的嫌疑的。

  誠然,這兩萬騎兵如果到大江上和劉備打水戰,估計去多少沉多少,但如果對付伊籍和呂介上岸的水軍,那真是怎麼打怎麼赢。

  事實上也是這樣的,伊籍和呂介剛派出信使沒幾天,劉備的軍令就到了,軍令簡單至極:不惜一切代價給張飛創造突圍的機會!

  接到劉備的軍令,呂介和伊籍對視一眼,都露出無奈的笑容來,心中根式叫苦連連。但劉備的軍令到了,也不能抗命,隻能依令行事了。兩個人商議了一下,伊籍駐守大營,呂介出兵救援張飛。

  這個決斷很正确,也很無奈,伊籍本來就是個文官,領兵打仗不是他的長處,所以出兵的責任隻能落到呂介身上了。

  但話又說回來了,呂介也不是帶兵突擊那塊料,這種亡命舉動還是趙雲、呂布、馬超、張飛這種猛人來幹最合适。救援張飛的計劃其實簡單至極,沒有什麼智慧可講,更沒什麼技術含量,從古至今都是一樣的,就是水兵上岸,然後派兵向廣陵方向沖殺,再沖殺,一直打到廣陵城下,擾亂李重圍城的軍隊,接應張飛突圍就可以了。

  呂介第一次出兵救援張飛帶了五千人,這不是扯淡嗎?五千水軍上岸,要沖破兩萬騎兵的層層封鎖,别說呂介了,就是呂布也白給。

  奇迹之所以稱作奇迹,就是因為創造出這種奇迹的都是天之驕子,命運的寵兒,都有豬腳光環加持,很明顯,呂介在曆史上就是個小人物,沒有任何光環加持,就算有,那也是龍套光環而已。

  小龍套呂介帶領的五千人連十裡都沒沖出去,就被趙雲率領的騎兵沖殺幹淨了,五千兵卒傷亡大半,就連呂介自己都慘死在趙雲槍下,一命嗚呼。也算是呂介倒黴,遇見了趙雲,不然的話,呂介就算兵敗,也不一定會慘死當場。

  但趙雲負責阻擊劉備的水軍可不是意外,騎兵出身的趙雲并不擅長攻城戰,張飛又受傷了,短時間内不敢出城沖殺,所以趙雲被李重發配到這裡很正常。

  一戰之下,五千水軍世上三千餘人,這還是趙雲過于謹慎,沒敢追到江邊,不然的話,呂介的五千水軍一個也跑不了,誰見過水軍比騎兵跑得快了?

  就在呂介身死的第三天,廣陵的張飛也帶傷出城沖殺了一次,結果孤掌難鳴,被李重硬生生打了回去。

  張飛也是沒法,現在廣陵被李重團團包圍,到江邊的路上也被趙雲帶領騎兵層層封鎖,根本就沒辦法和伊籍的水軍取得聯系,兩人根本就沒辦法确定出兵的時間,張飛也隻能撞大運了。

  最後還是陸遜出了個主意,白天就别出兵了,一舉一動都落到李重眼皮底下,還是夜間出城為妙。夜間出城好處多多,不但能點火當做信号,讓伊籍出兵接應。而且騎兵在夜間作戰,戰鬥力怎麼說也會大點折扣不是。

  這個辦法确實不錯,陸遜的軍事才華确實很出衆,幾次沖殺下來,張飛也和伊籍有了一些默契,最起碼兩個人在時間上能踩上點了,基本上就是點火之後兩個時辰,張飛和伊籍一起出兵。

  當然了,李重也不傻,伊籍能看明白張飛的信号,李重也同樣能看明白,提前做好一些準備。

  但總體來說,陸遜的提議還是利大于弊的。

  不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那就是兵力問題,伊籍手下的兵卒不夠了。幾次大戰過後,伊籍手中的軍隊已經不超過一萬五千人,這個數字也就和甘甯手下的兵卒差不多多了。

  無奈之下,伊籍隻能暫時停止救援張飛的舉動,抽調沿江各縣的兵卒補充兵力,再就地招募兵卒,嗯……就是拉壯丁。

  也就是說,無論勝敗,丹陽郡和吳郡沿江的兵卒已經被伊籍抽調的差不多了,防禦力大大降低,甘甯已經有能力進攻沿江各縣了。可現在伊籍哪裡顧得了那麼多,劉備的軍令已經明說了,不惜一切代價救援張飛。

  十天之後,伊籍勉強湊了兩萬五千兵卒,展開第二輪救援活動。

  但就算這樣,伊籍也殺不透趙雲的防線,在到廣陵的路上留下一具具屍體。這很正常,論到打仗,趙雲能完爆伊籍十條街,更何況趙雲的優勢太大了,以逸待勞,優勢兵力,優勢兵種,優勢地形,伊籍能赢才不科學。

  從這裡,也能看出劉備最大的劣勢了,那就是缺乏騎兵。

  多了不說,如果伊籍手中有一萬騎兵,可能結果完全就是兩樣。别看趙雲兵多,但趙雲的戰線也非常長,廣陵的東西南三個防線,都在伊籍的攻擊範圍之内,甚至北方都不是絕對安全地帶。

  如果伊籍有騎兵,趙雲就隻能平均分配兵力了,相對來說、趙雲防線就會薄弱一些。可伊籍沒有騎兵,趙雲完全可以通過騎兵的機動力來彌補戰線的薄弱問題、

  這就是地理的優勢,南船北馬,不是說說而已。

  在古代,大多數戰亂,南北割據的情況,都是北方集團取得勝利,騎兵優勢就是一個主要因素。

  把長江當做分界線,北方集團可以好整以暇的打造戰船,訓練水軍,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南方集團隻要有一次疏忽就完了。

  可南方集團不行,他不能訓練騎兵,一年不行就十年,十年不行就二十年,木頭又都是,沒有戰馬你拿什麼訓練騎兵,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明太祖北伐才被改變,必須要承認,朱元璋的勝利是有前提條件的,朱元璋能擊敗元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民族的意志在起作用,華夏民族的力量,永不磨滅的民族精神。

  …………

  奶奶的,開春了,總停電,嗚呼哀哉!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