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婦人禾氏提着籃子準備出門,通判劉江趕忙道:“我換下衣服來,我跟你一起去買東西。”
禾氏道:“你都不會,在家歇着就行。”
劉江道:“現在不跟一開始那麼忙了,現在河州一切都好起來,我們平日忙的事情也不那麼多了。”
就是春耕那會是最忙的時候。
“而且正好去買菜逛一逛。”
婦人禾氏笑着道:“你是想出去轉轉出去玩吧!”
通判劉江不置可否,“現在咱們河州多好啊,道路那麼平整,别的地方的人來咱們河州走一走都羨慕的很。”
說起這個來,婦人禾氏高興的道:“對,對,水泥路簡直太好了。”
“就是下雨天雨再大,出門都不影響,穿着鞋子都不用擔心陷進泥土去。”
“以前下雨天出去買菜,那下雨大了,鞋子進了泥土裡,走路都全是泥。”
“這會好,下雨一樣可以出去,不影響,頂多鞋子上弄點雨水,回來輕輕洗一洗曬幹就行了。”
“如今也就咱們河州有水泥路,聽說别的地方都沒有。”
劉通判道:“那是,這可是郡主發現的水泥,研究出來的水泥道路,就是現在,咱們河州還有的地方沒有完全将水泥路打好。”
“光是咱們河州水泥都不夠用來着。”
“不過我聽說京城那邊也用水泥了。”
禾氏道:“聽說燕甯公主和蕭侯爺在京城,他們若是開口,蘇大人肯定會讓人運送水泥過去。”
通判道:“那是,或許以後别的地方也會有水泥路,不得不說這道路真方便啊,聽說現在很多村子打了水泥路,大家推着小推車去地裡都方便多了,走路輕松。”
禾氏感慨道:“那小推車真管用,若是以前咱們小時候也有這樣的小推車還有如今這樣種類多的農具,咱們耕地幹活都會輕松很多。”
通判使勁點頭道:“那可不,收糧食的時候,以前都要用扁擔挑着回來,一趟趟的挑回去很辛苦的,東西太重了,肩膀都發紅,疼的晚上有時候都睡不着。”
“現在小推車多好用,把東西放上去,用繩子捆綁起來,一下子都能捆很多,而且隻要好好推着,都不會累。”
“嗯嗯,可方便了,而且還不貴,都可以找工匠定做。”
通判道:“這些農具也是蘇大人和郡主研究出來的,專門找工匠打造出來在集市上賣,其實也是為了讓大家知道這些東西什麼樣,隻要是會工匠活的看一看琢磨一下也就會制作出來。”
“不過蘇大人也弄了一個工匠隊,找他們打造了很多農具便宜賣給農戶們。”
“也是為了鼓勵農耕,瞧着吧,以後咱們河州的糧食種類肯定多。”
禾氏認真道:“還好你當t初念家,舍不得離開河州,就留下來了。”
當初河州洪災後出事,很多人都逃荒去了,劉江對家鄉很有感情,就不想逃荒。
他們就商量了一下,先住下來。
反正他們平日過日子仔細,攢了點銀子,應該能生活,看看朝廷管不管河州。
哪想到朝廷真的管河州,還派了蘇大人夫婦來。
現在想一想河州的變化,每個人都有一種感慨萬千的感覺。
通判點頭道:“是啊,還好留下來了,碰到了蘇大人這樣的好官。”
“在蘇大人手底下做事,才感覺做的事情有意義。”
“才感覺可以真的像年少時想的那樣,為老百姓做事,可以讓村裡人能吃上飯,不會餓肚子。”
禾氏道:“現在何止餓肚子,都能吃飽飯。”
“就我外婆那村子,以前什麼樣子,大家一天就吃一頓飯,還吃不飽,大多時候吃野菜,現在呢,現在一個個都能吃飽飯了,偶爾還能舍得吃點白大米白饅頭。”
這番話倒是實話。
很多村子都是如此。
通判換下便服後,兩個人穿着打扮跟普通人那樣,然後一起上街。
此時街道上都有很多人,尤其一些婦人老太太結伴提着籃子去買菜。
家裡條件不錯的,也會時不時的在碼頭買一些小吃回去給家裡的孩子們吃。
“我孫子孫女可挑嘴了,但是給他們買這邊的一些小吃,他們就喜歡吃。”
“确實啊,這裡的食物就是好吃,孩子們知道好吃,咱們更知道好吃。”
“但也總不能天天買着回去吃,那廚房那邊不就空置了嗎?”
“要我說買着吃就買着吃,現成的食物還熱乎乎的,關鍵也便宜。”
“真不知道人家怎麼做的,我們也想做出來那樣的美味,可就是不會。”
“對了,聽說女子書院也可以教廚藝,我讓我小閨女可以去女子書院讀書,學點能力。”
“首先要能進去才行,現在多少人想着下一屆去女子書院讀書,肯定要求越來越嚴格的。”
大家說着話提着籃子朝着前面碼頭集市走過去。
“還是這邊的蔬菜真新鮮。”
“而且種類多,主要是很多人都會在這裡擺攤賣蔬菜。”
在這個集市,大家隻要有時間逛總能買到便宜實惠的食材。
很多都一家人出來逛街。
看着是在買菜,也都不着急,都悠閑的逛一逛。
通判劉江道:“這樣放松的感覺真不錯。”
禾氏道:“你看擺攤賣菜的人生意不錯,大家臉上也都是笑容。”
“其實以前這邊也有人過來賣菜,就是咱們村裡人到這邊擺攤,可能一整天都沒人買一斤菜。”
“現在隻要出來擺攤,甭管什麼東西,都能賣出去一些。”
“一般來說,有的一上午就能把帶的東西都賣了,也能早點回家去。”
劉江和禾氏都是從鄉下長大的,兩個人也是最懂農戶們的不容易。
以前他們也是有心無力,根本做不了什麼。
那會他們也隻能顧得上自己。
禾氏頂多是看到了,幫襯一下,多買一些東西。
如今也是蘇大人和郡主好,河州才有如此變化。
劉通判道:“也是,别的地方的人們都羨慕我們有蘇大人和蕭郡主。”
禾氏道:“有些做生意的也都願意在河州定居。”
劉通判道:“這都差不多一年時間,蘇大人在任上三年,估計就調到京城去了。”
說起這個來,劉通判心裡都不舍。
就是禾氏也不舍,私心裡都希望蘇大人和郡主待在河州。
但他們知道以蘇大人和郡主的能力,還有更多地方需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