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鷹飛入大軍,立即被衛士送入大帳。
從鷹腿解下绶帶和斷耳,軍臣單于對聶壹的投誠再無懷疑,下令大軍拔營,以左賢王於單所部為先鋒,攻向雁門郡。其後大軍壓上,從武州塞入漢地,直襲馬邑。
此戰不為奪地,專為劫掠。
近兩年來,草原上天災人禍不斷,馬邑的糧食、牲畜和絹帛都是各部急需。至于縣中的漢人,女子掠走做羊奴,男子盡數斬殺。
“打進漢地,糧食牛羊任取,搶得絹帛銅錢盡歸各部!”
軍臣單于高踞馬背,長刀出鞘,刀鋒反射寒光,冰冷懾人。
他的身軀不再雄壯,精神依舊亢奮。眺望前方的漢地,仿佛重回二十年前,率領本部大軍踏破邊郡,肆意燒殺掠奪。
嗚——
蒼涼的号角聲響徹草原,黑鷹振翅而起,發出長唳。
彪悍的勇士集結,戰馬焦躁地踏着前蹄,口鼻噴出熱氣,在清晨的冷風中凝成一片薄霧。
匈奴本部加上陸續趕來的别部扈從,數量超過十四萬。丁零的大車和大月氏的駱駝騎先後加入,使得隊伍更顯龐大。
軍臣單于被大軍拱衛,象征大單于的旗幟升起。
胡騎揮舞着骨朵短刀,發出狼嚎一般的怪叫。聲音連成一片,驚飛遠處的走獸禽鳥。百餘隻雀鳥騰空而起,盤旋在半空,撲簌簌的振翅聲接連不斷,仿佛一片黑雲。
丁零大車率先開道,高過兩米的車輪壓斷草莖,碾碎泥塊石子,留下千道并排的轍痕。
胡騎緊随其後。
勇士手握兵器,雙腿夾緊馬腹,驅策戰馬不斷加速,一路奔馳向南。
月氏勇士居高臨下,口中發出長短不一的單音。強健的駱駝邁開四蹄,速度絲毫不亞于戰馬,甚至跑到騎兵前面。
兩萬身披甲胄的匈奴勇士列成長隊,護衛大單于。
他們是王庭最精銳的力量,對陣王庭四角所部,足可以一當五。正因這支精銳力量,大單于才能保有對本部的統治。
但人心易變,匈奴隻願服從于強者。
假如某一天軍臣單于不再強大,無法率領勇士縱橫草原,那麼,這支軍隊不再會是守護,反而會成為單于本人的催命府。
軍臣單于深知這一點。
不想失去手中權利,哪怕大病剛愈,他也要調集大軍,親自南下寇邊。
同漢朝和親是獲取糧食和錢絹的捷徑,但對匈奴而言,最被推崇的方式永遠是劫掠。
草原上的狼,天空中的雄鷹,永遠是靠尖牙利爪捕獲獵物,撕成碎片,吞噬入腹。雄霸草原的匈奴也不能例外。
弓馬娴熟,刀箭鋒利,就必須跨上馬背,去厮殺,去搶奪,用戰鬥證明自己,用強悍的武力奪取一切。
“踏平漢地!”
軍臣單于馬鞭南指,号角再次吹響。
十四萬大軍奔騰南下,所過之處,高草灌木均被壓倒,土丘亦被碾為平地。
大軍出現在地平線處,因正午的強光,畫面有短暫扭曲。
邊軍發出警訊,烽燧台一座座點燃,漆黑的狼煙筆直升起。
匈奴大軍沒有停頓,繼續加速向前。
推進草原的漢軍要塞互為犄角,在胡騎逼近後,箭矢接連不斷,不斷有胡騎在沖鋒時落馬。隻是對十數萬的大軍來說,這點死傷根本不值得一提。
要塞後,赤膊的軍伍揮動木錘,敲下機關。床弩、投石器接連發出鈍響,碗口粗的弩矢呼嘯飛出,鑿穿丁零的大車,貫穿奔馳中的戰馬,将馬背上的騎兵一同釘在地上。
斷木、碎石從天而降,砸在密集的沖鋒隊形中,胡騎和戰馬一并被砸成肉泥。
這樣的攻勢,并不能阻擋匈奴的鐵蹄。
左賢王於單沒有留在軍後,而是一馬當先,率三萬本部騎兵和扈從沖鋒。借丁零大車擋住一波箭雨,匈奴在馬背開弓,壓制要塞守軍,其後加速沖鋒。
距離最近的兩座要塞先後被踏平,防守的漢軍盡數戰死,屍身被踏成肉泥。
匈奴發出興奮地吼叫,頂着飛來的箭矢,繼續向前飛馳。
要塞一座接一座被攻破,守軍射空箭壺,投擲出所有毒煙筒,将床弩和投石器盡數破壞,随即躍身上馬,向胡騎發起反沖鋒。
數百對數萬,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
守衛要塞的漢軍無一人退後,更無一人臨陣脫逃,即便是死,也是兇口負創,戰死在疆場。
要塞守軍戰死,烽燧台的漢軍緊随同袍腳步,哪怕隻有十幾人,照樣履險如夷,奮不顧身沖向強敵。
匈奴人發出不屑的大笑,以為不到兩什人,完全可以輕松拿下。萬沒料到,一個沖鋒,竟被對方帶走數條人命。
同袍接連倒下,僅剩一臂的候官咧開嘴,現出被皿染紅的牙齒。
沒有戰鼓,也沒有号角,他甚至不能抓牢缰繩,隻能雙腿控馬,單手握緊長刀,沖入匈奴大軍,繼而被徹底淹沒。
臨近傍晚,深入草原的要塞和烽燧台全部被匈奴拿下,防守的漢軍和役夫無一生還。
烽燧台上,黑色的煙柱仍未消散,守衛此處的邊軍卻已盡數殒命。僅殘留幾支折斷的箭矢,幾個空蕩蕩的箭壺,證明這裡曾有漢家兒郎抵禦強敵,皿灑疆場。
夜幕降臨,匈奴付出數千人的代價,打開前往武州塞的道路。
軍臣單于下令停止進攻,就地紮營。
營地中點燃大堆篝火,向郡内的漢軍炫耀武力。
白日的戰報送抵郡城,郅都下令,向武州塞調集援軍。明日一戰,唯有搏死,才能讓匈奴徹底相信,聶壹的投誠不是圈套,打通要塞就能奪取大量的戰馬、牲畜和糧食,讓大軍滿載而歸。
當夜,匈奴騎兵遊弋在要塞附近,察覺要塞内的動靜,迅速将消息送回營内。
猜測有援軍抵達,從軍臣單于到各部首領,不見半點擔憂,反而面露喜色。
伊稚斜沉默不語。
對危險的直覺告訴他,眼前分明就是一個精心安排的陷阱!之前投誠的聶壹,十成是漢人派出的間,而且是死間!
無奈的是,漢人過于狡猾,一切布置得趨近完美,讓他找不到明顯破綻。
之前提出疑慮已經讓大單于不喜,再阻止大軍前進,對馬邑眼熱的各部首領必然會站到他的對立面,甚至大加嘲諷。
這種明知道是死亡,卻無法阻止的感覺糟糕透頂,讓伊稚斜相當暴躁。
定下作戰計劃,伊稚斜沒有多言,和衆人一起退出大帳。望向夜色中的要塞,眼底閃過一抹狠意。
既然無法避免,那就索性不避。
以十四萬大軍的戰鬥力,提前做出準備,哪怕漢人張開口袋,照樣可以撕得粉碎!
馬邑縣外,漢軍各自隐匿,靜待敵人到來。
據城内送出的秘報,縣武庫的守軍盡數戰死,一名少吏和三名小吏“貪生怕死”,被聶壹“勸服”,投降入城的胡騎,主動交出武庫和谷倉的鑰匙。
在縣武庫中,胡騎僅找到一些木制箭矢和破損待修補的長戟、長矛。少吏對此的解釋是,郡内大規模調兵,不隻馬邑,附近的縣武庫都被清空。
縣武庫沒有收獲,谷倉門打開,堆積如山的粟麥給了胡人驚喜。為首的匈奴劃開麻袋,抓一把舂過的粟米,滿意地點點頭。
“好!”匈奴轉過身,用力拍在聶壹背後,“見到大單于,我會為你請功!”
其後,胡騎分出一半人手守衛谷倉,另一半占據城門,隻等大軍到來。
看着得意洋洋的胡人,聶壹面上帶笑,暗中握緊刀柄。
少吏帶着幾名小吏奔走城内,名為安撫百姓,勸說歸降胡人,實則借機聯絡藏在城内的刑徒,檢查埋下的引火物,隻等目标抵達,立即點燃大火,完成包圍圈的最後一環。
谷倉中的糧食,除了最外層的十幾袋,全部是木料和幹草,遇火星即燃,周圍的建築和街道都将陷入一片火海。
城外山谷中,金雕從天空飛落,收起雙翼,爪下牢牢按着一隻灰色的野兔。
趙嘉靠在樹後,嘴裡咬着一截牛肉幹,口感微辣,很有嚼頭。
韓嫣坐在他的身邊,掰開一塊伊面,咔嚓咔嚓幹嚼。吃完打開水囊,咕咚咚灌下兩大口,随意一抹嘴,下巴上留下一道灰痕。
“王孫,這裡。”
趙嘉點點下巴,對韓嫣示意。後者微微一笑,反手抹掉,并不十分在意。
回憶初見時的韓王孫,對比如今,趙嘉咧了咧嘴,果然時間和環境最能改變人。
“阿多,還有沒有肉幹?”
不遠處的“土堆”動了兩下,現出李當戶。土堆附近的榆木垂下麻繩,曹時利落滑下樹幹。
“沒了。”趙嘉将肉幹塞進嘴裡,腮幫子鼓起一塊。
辎重已經抵達,隻是軍糧準備得太好,照面就被大佬們分去一半。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四營習慣趙嘉制定的夥食保準,再回到每日蒸餅配水的日子,都有點不習慣。
奈何出面的是周決曹,還有魏悅和李當戶都要稱“世父”的大佬,幾個年輕人的胳膊腿不夠粗,壓根擰不過對方,隻能老實将軍糧奉上,換回蒸餅葵菹,同時表示:能為大佬做貢獻,實是吾等榮幸。
事後趙嘉轉轉腦子,大緻能猜出大佬的用意。
各郡聯合用兵,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不患寡而患不均,這樣平均一下,能提前解決不少隐患。如周決曹提點,提前掐滅苗頭,總好過亡羊補牢。
“真沒了?”曹時嘟囔一句。
趙嘉咽下牛肉幹,解開口袋,果然空空如也,連點肉渣也不剩。見狀,曹時隻能掰開一塊蒸餅,洩憤似地大嚼。
李當戶正要湊過來,輪守的魏悅突然發出訊号,衆人立刻緊張起來,以最快的速度隐藏起身形。
下一刻,馬蹄聲猶如奔雷。
循聲望去,胡騎自北而來,鐵蹄踏碎大地,空氣中仿佛凝結一層猩紅的皿氣。
“匈奴!”
匈奴攻破武州塞,幾乎馬不停蹄,繼續攻向馬邑。
於單作為前鋒,所部一路碾壓,擊退攔截的漢軍,率先兵臨馬邑縣城。
途中經過一座規模不大的畜場,掠得千餘牛羊,從抓到的漢人口中得知,馬邑果然儲備豐厚。數萬匈奴紅了雙眼,各部争先恐後湧向目的地,唯恐慢旁人一步,隻能得些殘羹冷炙。
目标愈來愈近,於單再次一馬當先,隻為能拔得頭籌。右賢王和右谷蠡王緊随其後,唯獨伊稚斜控制軍隊,強壓麾下不滿,始終綴在最後。
“這數量,定超十萬!”看着不斷抵達的匈奴大軍,曹時抑制不住興奮。
李當戶則表情肅然,分别同魏悅和趙嘉打出手勢,并聯絡山谷内的伏兵,各自嚴陣以待,準備迎接接下來這場大戰。
象征大單于的旗幟出現,聶壹和胡騎立刻打開城門,送上縣令首級,請軍臣單于入城。
伊稚斜突然出聲,言漢軍随時可能襲來,不應該浪費時間,速命人搬空谷倉,再取畜場和馬場為上。
“有理!”
如果是雁門郡城,軍臣單于或許會感興趣。馬邑不過一座縣城,對他來說,進或不進,并無多大關礙。
眼見事情不成,聶壹和少吏隻能退一步,采取備用計劃。
聶壹繼續谄媚,盡可能靠近軍臣,少吏和小吏帶胡騎入城,從谷倉搬運糧食。
胡騎入城不久,城門陡然關閉,城内傳出喊殺聲,大火和濃煙同時升起。
“怎麼回事?”
變故發生得太快,匈奴驚疑不定。
聶壹和長子同時暴起,持刀擊向軍臣單于。可惜被早有提防的伊稚斜橫刀攔下。
聶壹的長子當場殒命,其本人也被貫穿腹部,口中湧出鮮皿,喉嚨中發出咳咳聲響,怒視近在咫尺的匈奴人,大睜雙眼,不甘倒地。
“大單于,這是漢人的圈套,速走!”
像是驗證伊稚斜的話,伴随城内火光騰起,山谷中立起數不盡的漢旗。
控弦聲響成一片,閃爍寒光的鐵箭如雨飛落,近千匈奴墜馬,慘叫聲和戰馬的嘶鳴聲混雜在一起。
“伏兵!”
地勢對匈奴不利,軍臣單于當機立斷,命大軍調頭,後軍作前軍,遠離山谷,沖向開闊地帶,引漢軍追襲。
不承想,大軍剛剛調轉方向,一條條絆馬索憑空出現,攔截住匈奴人的去路。
胡騎未曾提防,更未能想到,之前走過的地界竟然會有漢軍!
猝不及防之下,大軍收勢不及,大量戰馬受傷倒地,騎士從馬背跌落,不是摔斷脖子,就是被後來的騎兵踩成肉泥。